5.少女情怀总是诗
第(3/4)节
上来回滚动。牛在前面拉,李珍梅在后面手脚不停的翻抖被碾压过的稻穗,每碾完一堆,萧汉民就把脱粒的稻草捆成团,萧缓和弟弟再合力将一捆捆稻草拖到稻场边上。等到所有稻穗都脱粒,母亲将谷粒中的杂物清理干净再装进麻袋,父亲则把那些成捆的稻草迭摞成高高的小山丘,以便储存起来做牛羊过冬的粮草。
打完稻,萧汉民引水入田,赶着牛拉着蒲滚把已被收割的稻田打成泥浆,然后洒进肥料方能插秧。七月底的骄阳似火,把稻田里的水晒得像开水一样烫,但为了抢季节,所有人都毫无怨言的热火朝天的忙着耕种,忙完自己家的,就去帮左邻右舍。一年又一年,便是记忆里忙碌又充实且充满人情味儿的“双抢”岁月。
终于忙完了“双抢”,暑气还没消散,萧汉民在一家子依依不舍的送别目光中,又背起行囊进城打工了。这次临行前,李珍梅拽着他的手交代了好久,言语切切。萧缓自也是不舍得父亲走的,女儿在父亲面前总是更受宠,这段时日她每天的零花钱从一毛提升到了五毛钱,在那个年代五毛钱都可以买到一大包顶好吃的辣条。但最近外公时常教导她和弟弟“今日省把米,明日省滴油,来年买头大黄牛”,她便每天仍是只花一毛钱买根辣条解解馋,其余四毛通通攒起来,想着等攒够了一笔巨款,便带着李春雷去小卖部尽情挥霍。
仲夏苦夜长,家里的唯一一台海鸥牌落地风扇留给了外公用。萧缓趁着夕阳沉入地平线,拿起大竹扫帚开始清扫庭院,然后将刚从压水井打上来的沁凉的井水泼洒在地面上降温。等到夜幕初临,便和弟弟一同将竹床从屋里抬出来,再在四周点上晒干的臭蒿。不一会儿,整个庭院烟雾腾腾,姐弟俩也被熏的泪流满面。如此,夜晚娘儿仨在这院子里,一把蒲扇,一张竹床,便可以熬过这个炎热而又漫长的夜晚。
“缓缓,今晚带着小石到我家天台来睡吧!”张小胖看着不停搔首挠腮的萧缓好心道。
虽然臭蒿有一定的驱蚊效果,抵不过漫漫长夜里蚊虫持续不断的大举进攻。萧缓还是那种一旦被蚊虫叮咬便会长包红肿瘙痒的过敏性体质。
傍晚,萧缓把张小胖的提议告知了李珍梅,并用一种渴望的眼神殷切的看着她。考虑到男女有防,李珍梅一开始是拒绝的,架不住萧石的软磨硬泡,并且一再强调张奶奶会跟他们一起睡在天台。看着一双被蚊虫叮咬得面目全非的儿女,李珍梅最后勉为其难的点头答应了,只是要求萧缓一定要跟张奶奶睡在一起,务必穿戴整齐,心花怒放的萧缓自是无不答应。
张小胖的家是一栋三层小洋楼,在四周一汪的朴实砖瓦平房中,显得十分气派。楼顶放置着一张特别大的藤制卧榻,平时供张奶奶晒晒花生咸菜。到了夏天便清理出来用作乘凉。等到太阳下山,张奶奶便和孙子上楼扫洒,不仅点上蚊香,还接上了落地扇,等到夜里九十点再爬上楼顶,已是一片沁凉。
这晚,萧缓牵着弟弟随小胖爬上楼顶,张奶奶已经将卧榻收拾完毕,还在床头摆了满满一盆切好的西瓜。孩子们喜笑颜开像归巢的鸷鸟般扑向西瓜,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央着奶奶讲故事。西瓜吃完了,故事也到了尾声,孩子们也开始打起瞌睡。他们规规矩矩躺到各自的位置,张奶奶的右手边依次躺着小石和张小胖,左手边便是萧缓。
那时候的夜空还是瓦蓝色,漫天繁星中挂着一条银河,偶尔一两颗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扫过天际,伴着习习凉风和蚊香散发的阵阵艾草香,仿佛置身在童话世界里。
不知是因楼层高,还是这蚊香效果好,确实不见蚊虫踪影。除了跳蛙和蛐蛐儿的鸣叫声,渐次响起了小石睡着后发出的咕噜声以及张奶奶的打呼声,萧缓还睁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兴奋得睡不着。这时候楼道里响起了一串低沉的脚步声,她心里一惊,难道是小偷?不觉揪起脑袋,轻呼一声,“有人!”
“嘘!是雷子哥上来了,我给留的门!”另一边也揪起来一颗毛茸茸的脑袋。
“张小胖,你还没睡呢?”萧缓用气声问道。
“我等雷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