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中国强梦】
第(4/6)节
一个灵產生了些微的差别。良渚时代的徐承恩配带着「良渚古璜」,所以a和b的部分粒子在五千年前已经发生了纠缠现象。现代徐承恩的灵魂和「良渚古璜」也因为「陪睡」的原因,距离够近,也发生了c与a的纠缠现象,也就跨越时空同化了良渚时代贵族的灵魂b。
所以,良渚时代贵族的灵魂与现代徐承恩的灵魂,因为同样配戴过「良渚古璜」而搭上了线,经过同化了灵魂中差异的部分又成为同一个灵魂了。因而,徐承恩的灵魂在沉睡这样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中,就能够穿越五千年的时间和不同的空间,与良渚时代贵族的灵魂產生纠缠现象,连结成一体,意志可以相通了。
搞清楚这一点,徐承恩兴奋得不得了,可是又不能跟别人分享,以免别人捷足先登了。
接下来,对于「让中国成为现代世界独强」的想法,自然策立为徐承恩往后的人生目标了。当然,为了执行此逆天的「中国强」计画,徐承恩也具体化地制定了行动方针。
「借虫洞将现代高科技知识传输给五千年前的良渚先民」这个艰巨、特异的行动,起头当然是要找到足够数量、对的良渚古玉。也就是徐承恩佩戴着良渚古玉睡觉的时候,要能做出「良渚古梦」,而且能涉及的活动越广泛越好。如此才能把现代的高科技知识,最大范围地传授给五千年前的良渚先民。
虽然随着世界经济渐渐復甦,中信国际的营业也渐渐地恢復正常,经营压力又大了起来,可徐承恩还是密秘地进行着「中国强」的跨时空作战大战略。
除了在江南地区想尽办法收购良渚古玉之外,只要逮到机会,不论出差到北京、天津,或者是内地的某些城市,都想方设法到当地的文玩古董行当绕上一绕,希望能碰到真的良渚古玉。甚至于到欧、美开会、访问的时候,也是跑到知名古董商那儿碰碰运气。
但是结果令他非常失望,真的良渚古玉只让他再碰到十几件,这十几件当然被他收购了回来。只不过「陪睡」的效果很差,完全没fu。只能说这十几件是「真」的良渚古玉,但不是「对」的良渚古玉。
当然,找不到到代的良渚古玉这种困境是打不倒徐大总裁的。山不来,我走进山。
二零零九年底,中信国际集体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为了向伟大的祖国致敬,为了提供广大人民更深层的文化服务,在上海成立了「中信中华文化交流基金会」。基金会具体的作为,就是赞助中国的考古和文化研究。
这一招,果然让徐承恩打开了机会大门。
哪个考古专项缺银子,基金会就捐钱;哪个项目抢险赶工,基金会就捐器材,甚至是无条件支援itc的专业人才。只要国家文物局或各学术界捎人来开口的,无不应允。这让原本非常封闭、守旧的中国文物考古界,一下子拥有了相当先进的讯息设备和软件,对考古科学化和田野考古印证歷史文化的研究,确实起到了迅猛迈步提速的效果。
自然,徐承恩很快地就打进了文物考古界。甚至于,有不少业界中的领头人物,把徐承恩视为文物考古界的大老。只要有个甚么活动,开幕能邀请到徐承恩的,就是高档次的证明。
徐承恩热心参与考古文化活动,可绝非只是沽名钓誉而已。只要自己有时间,他几乎都亲力亲为参与到实际执行的层面。
如此辛苦,也让他收获丰盈。像公私单位收藏的良渚古玉,他就几乎都上手过。虽然,没找到一件让他又產生「重拾旧物」感觉的良渚古玉,但却让他的心里面踏实了不少,因为他都亲手测试过了,没有遗憾,没有悬念,尽力了。
而且,他也从释译古简、帛书或其他专家的文献中,更深入地了解了太湖周遭、苏杭地区,自太古良渚时期到春秋战国、汉唐的一些传说或歷史纪载。
有一天,徐承恩在苏州参加一个活动,顺道拜访了「苏州市吴中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发现委员会收藏了很多春秋时代的玉器,造型设计瑰丽,雕琢打磨精緻,纹饰浮凸多样,工艺超卓。与同时代中国
第(4/6)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