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六章 【人生际遇】

第(2/3)节
算徐大哥、徐二哥用尽了吃奶的力气,学校成绩从来就没徐三哥的亮眼,村里面其他的孩子更甭提了。久了,大家都说徐承恩的未来不可限量,台大、公费留学甚么的,有如探囊取物。

    长大了,三个人的发展果然有着悬殊的差距。

    徐承恩不但台大机械工程毕业,赴美国留学也很顺利,最后修了个麻省理工电子工程博士,在美国最尖端的半导体工厂做了十几年的事,就回台湾的半导体大厂任职。

    2000年,徐承恩又到大陆来创设了这个「中信国际集体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处处显摆要让大陆的晶圆代工赶上世界第一的企图。虽然,他是个在台湾长大的华裔美国人。

    一般从小就认识徐承恩的人,看他一直以来的好光景,都简单的以「一帆风顺」来形容徐承恩。当然,这是大家表面看到徐承恩风光的一面,不是也有人说,「风光的背后,不是沧桑,就是骯脏。」

    自从高中毕业,大家陆续离开眷村,徐承恩都一直跟墨国基保持着联系。尤其在美国那段时间,他除了从当地报章杂志、电视报导得到台湾的讯息之外,很多时候,他是从墨国基这边更深入地了解一些细节本末。

    只是徐承恩一直不知道,正在忙着展开人生黄金年华的墨国基,除了泡妞之外,还要分出不少时间,对台湾的政治、趋势、產业发展等方方面面,做深入的探析,随时要满足他的徐三哥对国家的关心。等到徐承恩回到台湾以后,国家、政策、產业发展仍然是他们俩碰面时的重点话题。

    不过,墨国基可以明确地感觉,越到后来,徐三哥对台湾的关心,已经从气极败坏「为什么政府不……」的恨铁不成钢,渐渐地变成漠然「时也!势也!」的无奈喂叹。

    一直到徐承恩又离开台湾,来了大陆几年,搞了间大公司,有一次回台湾,直接问墨国基,愿不愿意跟他一起来大陆发展?

    墨国基当时刚结束了个电子公司两年的开发专案,原来跟着自己的班底有七、八个人,大部分也都接续找到了自己属意的工作,反而自己一时没有合适的专案可接。十年的婚姻,因为双方衝刺着事业,没有生孩子,也由激情转为友情,离婚三年,没心思再展开个新的感情战线。

    而且,那时台湾高端的人力市场,开始重视「大陆经验」。想想也好,转换到另一个更竞争的世界跑道去,看看有没有更宽广的机会?

    就这样,墨国基在金融海啸后的次年初,就成了上海「中信国际集体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的「总裁特别助理」。

    而山猪季本山的命运就相对坎坷了。不喜欢读书,高中唸了个职业学校,还休学、復学的唸了五、六年才勉强毕业,听说毕业的时候已经是当地黑势力的一个小头目了。主要是山猪敢打敢杀,只要是他出面的场子,最后都能摆平。当然,不是用嘴巴说说就摆平的。

    夜路走多了,总要躲躲风头,山猪偶而会跑到台北去找墨国基,窝在墨国基租的学生套房里好几天,用的、吃的,都靠墨国基下课带回来。就像小时候在眷村里,山猪闯了祸,墨国基就得顶着帮他擦屁股。

    那些时候,墨国基回宿舍用钥匙打开房门的当儿,心理面总有一丝丝的期待,希望山猪已经离开,留下张纸条saygood-bye。

    可是,迎接他的却往往是山猪灿烂的笑容、充满期待的眼神。

    唉~!朋友有难,怎好打落水狗?

    山猪躲风头的几次,让墨国基觉得生活好像重新回到眷村时代,山猪仍然是叫他「墨哥!墨哥!」的问东问西,对他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尤其是泡马子的种种,让墨国基一点儿都没办法把山猪跟流氓、角头画上等号。

    之后,山猪去当了兵,而且是当了特战队。接着,墨国基也大学毕业服兵役去了。

    那几年的时间,他们俩没见面,只是朋友问候的几通电话。反而是墨国基退伍以后,两个人断了联系,墨国基只约略听到季本山混得相当辛苦。

    一直到墨国基结婚前一年冬天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