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青色海岸、白色的沙
第(3/7)节
有写纪录的习惯。而且还写得相当的认真,勤劳。除了偶尔可能因为较繁忙之外,几乎每天都有详实的日记记录。我找了一下,发现所能找到的最早的日记是约四十年前所写的,而一直到最近,整整四十年的日记就累积在这里。我怀疑连母亲可能都不知道父亲这个习惯,因为也从没听她提起过这件事。
我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该不该继续看下去,偷看别人的日记似乎是相当不道德的行为。但毕竟父亲都已经去世了,而且日记也算是父亲所留下的重要的文件吧,用这样的藉口说服了自己之后,我还是禁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决定席地而坐,阅读起来。
令我惊讶的是,我在里面出现的次数居然相当多。
其次则是母亲,再来是一些少数的朋友。除此之外,就是父亲写作、工作上的一些纪录,或是生活上的所感所思,平常生活规律单调的父亲,也不常外出旅游,日记所记录的,就是这样一个简朴的生活。
但是从中,却可以看出父亲对于这样的生活,对于这些存在于他的简单的世界中,少数的几个重心,是多么的珍视。
那个重心就是我和母亲。
一开始只是抱持着读读看的心情,到最后我已经全心全意的投入,沉迷于其中了,就像是阅读一部长篇的小说一样,只不过这本小说的内容是我父亲的人生。
因为是没有打算,让除了自己以外的人,所读到的关係吗?这样的文字有种诚实、恳切而朴实的感觉,能够毫不弯折委屈的,直直的打进人的心里去。
从这些文字里,我彷彿再一次的认识了父亲。重新的认识那个,与我无比亲近却有感觉如此陌生的,我的父亲,这样的一个人,以及他的人生。
越看越觉得,自己彷彿从没真正认识父亲这个人。
有人说,要了解一个作家最好的方法,是透过他的作品。
因为,文字是那样的一种回忆的技术,写作的人全身投入其中,在虚无中重新建构起他们记忆的王国。他们是那样活在回忆、以及虚幻事物中的一群人,文字是他们最诚实的,最完整的表达,甚至远多过于平日现实里的他们所能表现的。
从父亲的文字中,我看见完全不一样的父亲。也同时,一丝一丝的勾勒出了我儿时的记忆。
包括那些,我们家庭曾共同出游的时光,牵着父母的手,在海边踏浪,原来那才是我第一次看见海。
或者是某天,母亲临时有事,由甫下班的父亲紧急救援,到幼儿园接我。当时的我苦苦等不到妈妈来接,眼看着天色渐暗,同学们都一个一个走光,忍不住急的眼角都涌出泪来。看到父亲的那一刻,因为突然的放松和终于到来的熟悉感,居然忍不住奔向父亲的怀抱,一把抱住父亲嚎啕大哭。之后,父亲和我牵着手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眼角还有泪光,鼻涕一抽一抽的,但已经不再哭了,舔着父亲破例在晚餐前买给我的霜淇淋,觉得握着我的父亲的手好大好温暖,粗糙的手感跟母亲不一样,但让人不知不觉的放下心来。
还有,我开始迷上看书之后,父亲特别注意我喜欢的作家,或者是依据我所挑书的口味,推测我可能会喜欢的书,定期採购放在书架上,让我可以自由取阅。父亲在他的日记里也详细的列出书单,并特别标註,一个人在十几岁时所看的书,对一个人的生命至关重要,他很高兴,他能为我挑选这些,将会影响我一生的书籍。
我也无从知晓,在我到外地求学和上班之后,父亲定期的与他在城市的朋友们连络,请他们特别关照我的生活,而这些我都一无所知。
读着父亲的日记,那些我所不知道到的,或是我早已遗忘、沉没在我深邃大脑底层的记忆,一一的浮现。父亲温暖的大手,把我举起来放在他的肩膀上,所看到的世界。还有父亲抱我时,脸上感受到的,微微刺人的胡渣,总是让我忍不住想发笑。还有父亲曾温柔注视着年幼的我的眼神,在我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安慰我,让我在庞大的安全感包覆下沉沉的坠入梦乡。这些记忆,就像乌黑云层后的
第(3/7)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