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六章老年人的故事

第(3/5)节
只能是一家所有,正是人的权势之欲,不是性命无忧,吃饱富足,是人人都想踩在别人的头上拉屎。”

    他话说得粗俗,老头听愣住,回神来叹道,“我半截入土,从不曾这样,我不指教别人如何做人,也不要权势。吃饱穿暖,自在而行,便是毕生所求。”

    年轻人拱手,“是啊,先生说得不错。一言怎可尽天下事,人人尊重,非己不欲,莫施于人。我盼这世道果真这般好。”

    “老天不予,人便要自助,助己助人。”

    老头说完,自己拄着拐杖走了。

    贩夫走卒,无不有自己的人格、尊严。

    小邦坐在原地,静默片刻,周身气质与蜀山上那个吊儿郎当的讨人嫌截然不同。

    小婵简直听得傻眼,实在对他刮目相看。

    朴新见她望着小邦出神,竟不由自主想追忆过去被她看着的感受,可无论如何都想不起。

    规矩?有生想起旧事,和银莲姐妹俩同行,走到茶馆坐下,“原先那些世家大族,个个标榜自己流传百年,吃穿住行无一不讲究,衣裳要拿三种不同的香料烘,尤其约束女子讲究礼仪,说话言行得体,呼奴使婢讲求体统,以有规矩为尊贵。规矩体统繁复精致,愈是把人雕刻成一样的木头。他说的是有几分道理,文绉绉地却过于小儿科。难道靠规矩就能安天下?真正要紧的是谁握着杀人的刀。

    百合书读得多,气质像个先生,边给大家倒茶,边评一句,“寻常日子,规矩是不沾血的刀。”

    总不能时时拿刀架在人脖颈上,最好便是用规矩体统将人高高束起。兵不刃血,未必效用不深刻。

    银莲极少听她们讨论这些,插话道,“听说富裕的人家都讲究男女有别,亲兄妹也得避嫌,我们是不是要避一避。”

    有生听到这些就火大,忍着怒气道,“狗屁男女七岁不同席,难道不可笑吗?至亲骨血,反而要被规矩束缚,这规矩到底哪里好?真不知是怎么样的人才会奉为圭臬。”

    那样的日子真让人齿冷,她久不扮演温顺恭敬,差点连晨昏定省的滋味都忘了。父王最重孝道,即便他关心照顾不及所有儿女,却容不得她们有一丝不敬不孝。

    小婵对这些信手拈来,她当丫鬟时日日早起背诵府上的规矩礼仪,务必要记得比主家还牢固。

    “隔房的几位小姐,天天都有礼仪功课,十一二岁就得忙着学理事管家,仪容穿着真是一点一点量过,少有自在的时候。我们下头服侍的人,规矩抓得更严整,朴家还算是宽厚良善的人家。”

    一个中年男子自布帘后出来,走到茶座中心空出的台上,开口便笑道,“列为客官,今日我们接着说京里最时兴的话本《三生缘》,讲的是第二世,两人投身公子小姐,阴差阳错破镜重圆的故事,请听……”

    几人听得一阵,有生气得狠了,反而沉住气。

    周遭的人听得如痴如醉,她不欲生是非,低声与几人道,“可恨这些话本,还将这些东西奉为圭臬,不写人要守的规矩就显不出人的富贵,看不到人的苦楚。小姐就要恭敬温顺,浑身的本领只在管家理事上头,偶然生意家产管理得好,也个个安分守己。动不动就抄写佛经,修身养性,养出一肚子窝囊。有什么好?难道不觉得这压抑,叫人喘不过气来。”

    小婵深以为然,接着有生的话说,“小姐夫人地叫着,身上是绫罗绸缎,头上是珠翠金玉,舒坦是舒坦,这就自在了?非得蓄养忠心的仆人,造出不食人间烟火的楼阁,寻些无聊的琐事在脚上系上绳子,头肩上比把尺子。”小婵皱眉,“简直莫名其妙,就是以往真有这样的境遇,怎么还在话本里写这个,叫人看了听了莫不是真以为要把家里的女孩儿像这么管教,总没有女孩的好日子过。十几岁的女孩什么样,就满心想着成婚生子,实在过分。”

    “可见专有人臆想,越是缺什么,越是按着自己的模子描画。按她们这番道理,皇家岂不是最讲礼仪规矩,讲个屁。”有生点了酒,咕噜噜一盅下肚才畅快。

 
第(3/5)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