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4)节
现画舫近前,高声呼喝:

    “来者何人!”

    画舫甲板另一侧跑过来几名少女侍卫——方才朱暄和文渊说话时,她们就在不远处守卫。

    少女举起桅杆旁侧的小旗,打了几个旗语,对面忙道:

    “原来是阿宣姑娘,姑娘可要搭梯子过来?”

    朱暄:“不必,我让人准备了些酒菜,使小船给你们送过去,你们接应一下即可。只一样——肉管够,酒只有每人一小杯的份,不许多喝,明天睡好了起来,将军还有正事要吩咐。”

    对面明显高兴起来,几个人齐声乐着喊:“遵命!”

    送完了酒肉,画舫再次启程,文渊一直跪在地上,一声不吭,直到到了码头,朱暄这才哎呀一声,仿佛才发现文渊还在跪着似的。

    “文先生这是做什么?快起来吧。”

    文渊跪得腿都麻了,咬着牙起身,心里正悄悄骂昭阳公主装腔作势,只听悦耳的女声道:

    “文先生是君子,我敬佩君子。想要君子为我所用,当然可以付出一些代价。”

    文渊骤然抬头。

    朱暄轻轻笑了笑,道:“你要名正言顺,我给你名正言顺。”

    第二日,整个梁州城都得到了消息。

    ——定国侯和阿宣姑娘要出征剿匪!

    不是说着玩玩的!

    文渊在梁州城内外逛了几圈,发现整座城池所有人都飞速运转了起来。

    粮商议定价格,把装好车的军粮交到军营,由运粮军提前上路;

    军营里开始分配出征和留守的人手,两边都是重中之重,一方都不能轻忽;

    就连城外走商也接到了快速脱手货物的告示,三月内要么进城,要么离开梁州境内,三月后值守官兵将撤离,不再为走商提供保护;

    城内百姓开始在官府指引下少量囤积粮食——官府提前知会了粮商,价格比平时稍有增长,但还能控制。

    文渊里里外外看了几圈,心里直叹气。

    他心里清楚,皇帝派他来,就是以亲情的名义催定国侯出征的,他一个人跑了,府里田庄里几百口人的性命都还捏在皇帝手里。

    可是真的奉旨去剿匪,他又很不是滋味。

    皇帝给钱了吗?

    没钱没兵,这仗让妹妹怎么打?

    如果全部带梁州的兵马,私自蓄兵的罪名就成了实锤,朝廷今日不发作,以后未必一直不发作。

    就算剿匪立功,山匪占据的城池全部夺了回来,难道真要把心血拱手奉上,白白送给皇帝?

    文渊知道这天下原本就是皇帝的!莫家打下来的城池,也该是皇帝的……

    可是!

    倘若梁州和京城之间失去了山匪这道屏障,那公主还活着的消息势必会传进皇帝的耳朵里……

    文渊感觉自己被捆在一条绳子中间。

    皇帝和国家大义在一头,公主和妹妹在另一头,两边拼命拉扯他,可谁也不能完全把他拉过去。

    最后只好“刺啦”一声,把他从中间竖着撕裂,拉成血肉模糊的两半。

    就这么油煎水滚,生生煎熬。

    ·

    梁州城备战出征的时候,朝廷正在为定国侯的回信大动肝火。

    宋琦一路上跑死了十多头马,终于回到京城,一进城门就累得昏死过去,至今未醒(太医偏偏诊不出病症,暗自怀疑他是装的,但也不敢说,只好说是疲劳过度)。

    这封信由英国公府的家人送进宫后,瞬间掀起轩然大波。

    陛下病重,已经多日不临朝,倒是免了再生一回气。

    一众大臣看了信,吵得沸反盈天。

    吏部侍郎愤怒:“定国侯这是要反啊!这是跟陛下说话的语气吗!梁州分明是他自己硬夺的,朝廷不追究,他竟然还敢怪吏部处理得慢!”

    英国公捋着胡须息事宁人:“形势比人强,如今求到定国侯头上,还能如何?要什么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