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奔忙手不抖了
第(2/3)节
,不得不感叹这才是普外该有的节奏。对比起来,昨天有时间煲汤赏花的闲暇简直就是偷来的时光。
上手术台时思绪专注,等结束时又有种发条上的过紧一时半会回不过劲的茫然。两场手术下来,她彻底瘫坐在手术室门口,只想回去好好冲个澡睡一觉。
叶主任看上去精神依然不错,走到她身边蹲下,“你还可以吗?”
“我现在只是困。”
“哈哈,会困说明是好事,回去睡吧。”
手机里躺着四个小时前沉微明的信息,“晚上一起吃饭?”
“我又刚下手术。”
“猜到了。”
“你吃了吗?”
“没,但我觉得你现在更应该好好睡一觉。”
林听笑笑,心想自己也的确没力气再出门觅食。她仅剩的力气只够她走回家。
果然等进了家门,顾不上洗漱,直奔房间躺下,力气用尽一滴不剩。
===
周五晚上的家庭聚餐,总体气氛倒比想象中其乐融融许多。大概是因为她专注于跟在姜女士后面取经祛湿汤做法的缘故,话题也多围绕着厨房里的事打转。母女俩难得挤在厨房,一门心思煲汤。
她小心记录步骤,将材料配比精确到克,不厌其烦的问很多厨房小白才会纠结的问题。先放水还是先放豆子?花什么时候加?肉要不要先焯水?
最后冒着热气的祛湿汤端上桌,第一勺下去,是它该有的味道。只是搞不懂,看起来大差不差的做法,怎么味道可以大相径庭。
姜女士也好奇女儿怎么对厨房上了心,吃饭功夫问了几句。林听的回答听起来冠冕堂皇,甚至她心里也是这么认为的。
“熬汤简单,方便带去医院。”
“食堂和外面的饭菜吃多了总归不健康。”
姜女士应着,“那还不容易,让王阿姨休假回来天天给你做了送过去。”
林听适时闭嘴,王阿姨的饭还不如食堂,至少食堂的饭菜还有卖相。
虽然饭桌上的话题没有完全规避梁帆的事情,倒也没怎么影响林听的心情。林永年话里话外不忘敲打两家对这门亲事的期待和重视,却也不敢逼得太紧,多少对她的情况有所顾忌。
而按照梁帆发信息那股油腔滑调的文风,林听觉得自己不过是鱼塘里的一条鱼而已。说不定他哪天累了就罢手,还她清净。
至于林永年的生钱大计,自求多福吧。
想到这,心情又好了几分,甚至多喝了一碗汤。
“最近食欲不错?”姜女士张罗着帮她盛汤,瞥了她一眼。
“还行。”
“城南的房子就这么空着?”林永年边喝着汤边问了一句。
林永年在城南大学城还有一套两居室,五六十平,不大;优点是离林听大学的老校区很近。林听大夏冉一届,大三那年医学院和夏冉所在的商学院从城郊的新校区搬回了老校区。夏冉那时候吵着要准备考研,想搬出寝室住,图个清净。恰巧碰上这套房子当时的租客要回老家提前退租,林听便琢磨着干脆和夏冉一起搬进去。
听起来不算什么大事,却仍和父母进行了小一番抗争。按林永年的话来说,住寝室安全放心,校外人员很杂,女孩子下晚课走夜路总归不安全。再说,搬出寝室住到校外就和室友,同学生疏了;这样的特殊化不利于她的发展。
好像不管什么事,只要是她做的决定,爸妈都要插一手刷刷存在感。
林听不愿再有什么口舌之争,二话不说直接拉着夏冉搬了进去。还换了门锁。林永年知道后倒没想象中雷霆大怒,只是几通电话狠狠数落她一顿。
后来夏冉放弃考研选择出国读书,决定大四毕业后ga一年,专心考gre和托福,写申请文书。而林听那会开始为两年后的毕业着手准备,已经开始感受科研和临床的双重夹击,压力大的苦不堪言。两个人白天凑在一起的时间不多,各有各的忙碌,到了晚上不管多晚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