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变局

第(3/4)节
员之一。他到平城的第一日,戴行沛为他接风洗尘,周鸣惊便定定地看着他,冷不丁地说:“学习班是敏感的东西,你在文革时期深受其害,为何又要搬出来继续搞?”

    戴行沛哑口无言,二人不欢而散。

    今日出了自焚的事情,戴行沛让秘书和武警接洽,要求出人全程护送。周鸣惊又冒出一句:“保住了我们的人身安全,倒是毁了我们在老百姓心中的政治形象安全。”

    戴琳琳叹气:“再也送不了喽!”

    萧条的冬日,连空气都发干。李世华眼观鼻鼻观心,跟着廖书记进了屋。

    戴行沛静坐在黑色的大写字台前,东墙有一排黄色书架,是八十年代机关用具。他的身旁有两只单人沙发,其中一只坐着一位戴着厚眼镜的学者,正向他汇报着东西。

    戴行沛似听非听,视线聚焦在桌案上,显出几分沉闷。

    今天的事情属实让他窝火,不仅让他在中央及地方官员面前丢了脸,坊间风评、特别是学界风评更一落千丈。司海齐摔了他递上去的材料,大动肝火。他知道,自己的退去上海颐养天年的计划又得无限期搁置了。

    戴行沛摸了摸自己的脖子,觉得人的身体构造真不合理。如此脆弱的颈部,轻轻一捏便能折断,怎么能承受得起沉重的头颅呢?

    他唏嘘地倚向靠背。

    不过,只有一件事,让他依稀感受到转机的可能。戴行沛看向被领进来的廖书记和李世华。

    知道了自己要见的领导到底是谁,李世华差点腿肚子一软,当场跪下来。

    戴行沛部队出身,实打实摸过枪杆子,和隋正勋这样文人气质十分重的人相反,戴行沛不怒自威的气场让普通人一站到他面前,连说话都不由地打哆嗦。

    索性戴行沛的问话十分平和,只不过比廖书记更直白、细致。参与这次问话的还有他身旁的男人,这位正是hog专家调查团的一员、军事科学院大校军衔的研究员谷盛中博士。

    在李世华被盘问完毕后,廖书记讲了自己的猜测:“超级针事件出现的‘端口’和死者身上发现的芯片或许是可以匹配的。”

    戴行沛看向戴着眼镜的学者,男人颔首,他拿到的hog调查报告比廖书记详细得多,所以能够肯定地说:“我认同廖书记的看法,我觉得可以试着做一下匹配。”

    “如若二者能够匹配,制造者绝对有更大的阴谋,我建议立马成立专案调查组。”廖书记严肃地说。

    戴行沛却没有立马搭理他,而是看着谷盛中:“你觉得,这样的技术我们能否达到呢?”

    谷盛中推了推鼻梁上的镜片,客观地说:“短期内很难。”

    “如果我们拿过来用呢?”

    廖书记惊呆了,急忙道:“这群人目的不明,我们尚未甄别他们是否是某种恐怖主义。且生物芯片和我们当下的社会……”

    他立马想到2015年有过这样一条新闻,斯德哥尔摩高科技中心eicenter在数百位员工的手上植入了可以挥手开门、操作复印机的微芯片,并声称这是取代码和密码的好途径,还提出在未来让人们以芯片的方式付款这样的构想。

    谷盛中却打断了他的话:“廖书记,您多虑了。第一,这种技术在政府的监管下使用是可以最大程度造福社会的。第二,当下社会追求的无非是更具可持续性、更有复原力、更高效、有活力的社会系统。政府进行混改、发布促进经济的文件、颁布种种刺激消费的条例,无非是推动能源资源更高效率地分配,但是我们的社会依然存在大量的资源低效,引入技术这个好帮手,事半功倍。比如,现在国家正在加紧推进三代身份证的改进工作。我觉得,生物芯片就是一个好切口——”

    “三代……身份证?”廖书记打了个寒颤,他似乎明白了谷盛中的意思。

    将三代身份证做成微芯片放在人们的手背上,乘车、打卡,亦或是支付,挥手即可。

    姓名、号码、住址、工作、征信、血型、健康……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