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被迫登基 第140节
第(2/3)节
起来,开始仔细观察起了河流的流向。
发现几十里开外的河岸确实在不断的消逝、崩塌,三人顿时心中一?凛。
随后曾墨淮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的决定?——
抢收、弃城。
当然,所谓的弃城不是指此处,而是下游有风险的地方,根据曾墨淮的估算,大约有三座城池有极高?的被波及的风险。
而大量抢收的话,今年的粮食产量恐怕不容乐观。
但如果不抢收,万一?源河真的改道或者南决了,那就不只是粮食减产的事情了,整个?大周的根基势必将会被动摇。
源河改道历来不是一?件小事,情况严重了改朝换代?都有可能。
所以做与不做,这个?决定?权很快就交到了景文帝的手?里头。
景文帝不是那种优柔寡断的人,他宁愿最后是虚惊一?场,也不愿赌这一?把?。
很快,景文帝这边就有了决断。
他甚至派遣了暗卫,快马加鞭通知各处的知州,凡涉及到源河改道一?事的五日之内即刻抢收,然后弃城。
其?余的暗卫则通知了相邻城池,让他们用最快的速度,着手?搭建临时住所,用以收容这些人。
三座城的百姓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分?儿化之,尚且能够容纳。
至于百姓的思想工作?,却不是那么好做的。
毕竟好端端的,突然通知他们搬离自己的家园,大部分?人都不乐意,跟他们说源河改道的事情他们也都听不懂。
而田地里的粮食也不是那么好抢收的。
若是放到现代?这事儿肯定?不好办,但要知道这可是封建社会,反而更容易操作?一?些。
景文帝直接施行了高?压政策,通知三位知州,若是百姓不从,就让守城的士兵直接抢收,然后这些粮食就由当地官府接手?,等到了新的城池,再?进行统一?分?配。
这种情况下百姓肯定?不同?意啊,现在自己收的话粮食少?是少?了点,但也总比直接上交官府强吧?
见守城的士兵直接就动真格儿的了,如此来上这么一?两回之后,其?余百姓无奈之下只能拼命抢收,强忍着心痛,哪怕粮食都还没有彻底成熟就已经将其?割了下来。
粮食在哪儿,人就在哪儿。
五日时间一?过,景文帝也已经成功将其?他地方的士兵临时调度了过来,然后在这些士兵的“护送”之下,百姓们按照批次,依次向着旁边的城池进发。
当然,其?中不乏死都不肯离开的,其?中有百姓有富户,这极少?数的一?部分?人着实是没有办法了,暗卫就地格杀了几个?之后也不见他们妥协,故而当地的知州也只能放弃。
生死有命,个?人选择不同?,勉强不来。
好好的茅草屋和?大瓦房,如今却变成了堪堪能够遮挡风雨的大棚,就在三处的百姓满心怨愤之际,突然听到远处传来讯报——
自己老?家被大水淹了。
昨天一?夜之间,源河仿佛携了灭世之势,无数流水铺天盖地的涌了过来,三座城池其?中一?座不过短短两个?多?时辰的功夫,淹的连城楼都看不见了。
剩下两个?也好不到哪儿去,一?多?半建筑和?房屋都不见了。
站在高?出,看着几十里外漫灌的大水,三处的百姓好半晌说不出话来,心中的怨愤更是一?扫而空,尽数化作?了庆幸。
他们在庆幸官府及时通告,而没有被淹到的地方的百姓呢,同?样?也在庆幸,只不过他们庆幸的是这大水没有经过自己这里。
另一?边。
大约是几个?学生和?曾墨淮相互之间通讯过于频繁,叶朔的回信穿插其?中并不显眼,故而也就未引起旁人的注意。
得到叶朔回信之后,邹乌思考片刻,觉得此方法可行。
五十米的河道太宽,但可以将其?分?成几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