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曜容华 第127节
第(2/3)节
如果真是遇刺,鲁山这处恐怕早就戒严了,往来都会严格盘查,但现在连丝风声都没有。”
“好像是说,有内侍官在祭坛那处碰翻了香炉,禁军护着天子避开,天子伤了手臂,内侍官和禁军都已经领罚了。”
“不像是有刺客,应当谬传了。如果真有刺客,禁军的守卫肯定会调整,回京的时间也会提前,但方才听内侍官所言,之后的行程按既定的来,没有额外的安排。”
“但确实听说今日太傅,徐老大人等几位老臣都去了天子寝宫,怕不是真有什么大事?”
“可我方才见过太傅,并没什么异样。”
“搞不好是虚惊一场,几位老臣同天子一处,自然是有事情要商议,有些见风是雨了。”
“虚虚实实,说什么的都有,但见太傅,大监和何嬷嬷这处多的解释都没有,想来是解释都没必要,我等也勿庸人自扰了。”
“也是。”
“自天子登基以来,一直勤勉于政事,朝中诸事循序渐进,皆尽向好。四年一度的祭天大典是朝中,乃至国中的大事,此时忽然传出天子的遇刺的流言蜚语,其心可诛。”
“是啊!难得朝中太平,可总有不想太平之人,何必成起爪牙,行推波助澜之事?”
……
总归,虽然天子在祭坛遇刺之事的传闻一直在,但天子这处,禁军这处,还是宫人这处都未曾在意或回应过,反而是诸事皆尽按照早前的日程进行着。
天子的精力都放在朝中之事上,这些,自然而然就成了无暇顾及的小事。
等到十月初,天子起驾回京。
祭坛遇刺的传闻,就似一颗石头投入江河之中一般,当时有过涟漪,而后再无波澜。
回京的路程有月余,各地的诸侯,世家和封疆大吏,若无要事回京的,都陆续与天子辞别。
这段时日一直在京中与鲁山,都与天子一处,照过面的君臣,远比没照过面的君臣之间更容易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
君君臣臣,在目睹生辰宴上,东宫一声不吭,到最后登基时,坦然自若,都知晓,世家挟天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如今的西秦,只有一个天子……
而随行侍驾回京的朝臣都越发觉得,回京的一路,天子比早前更加废寝忘食,召见朝臣,商议政事的频率肉眼可见的翻倍。
祭天大典之后,天子的勤勉程度比早前更甚。
等到十一月初抵京,魏相亲自率领京中留守的朝臣在城门外迎候,祭天大典一过,今年朝中的大事就剩了各地官吏的调任。
“太傅是说要离京?”魏相与陈修远走在一处。
两人都双手覆在身后,于魏相府中踱步,好似当初陈修远刚至京中的时候一般。
“是,家中有些事,不得不离开,不过眼下朝中太平,陛下这处也已走上正轨,还有魏相和旁的朝臣在,岑远暂离一段时日也不会有问题。”陈修远轻声。
魏相低着头,伸手捋了捋胡须,“老夫有句话不知道当问不当问?”
“魏相请说。”陈修远看他。
魏相轻叹,朝他笑着的时候,眸间藏了深邃,“老夫是想问,太傅这一趟离京,是准备回,还是不回?”
第082章没想好打盹
陈修远脚下踟蹰。
魏相方才的这句,话中有话,他怎么会听不出来?
他只是猜不透魏相的心思……
他来京中,是因为魏相请老师出山。
但先帝早前告诉过他,她知晓他的身份,因为老师告诉过她。
那魏相呢?
是知道,还是不知道?
即便老师未必会告诉魏相实情,但先帝呢?
先帝会站在涟卿的立场,是因为她们都是女子,先帝看到涟卿,会想起从前的自己,所以先帝的立场未必就是魏相的立场。
如果魏相知晓他的身份,那方才的话,全是暗示的意味在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