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穿成回城知青后 第277节

第(2/3)节
点头,轻叹一声,“在适当的时候,我会劝劝他们的。但是。”

    杨敦重重地强调理着:“但是,在农村,这地就是我们的命根子,不到逼不得已,我们是不会卖的。你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这地就是他们农民的命根子,村里人怎么可能愿意卖。

    村里人不愿意卖,就算他亲自劝说,也没有什么用。

    章银点头,说:“我知道的。”

    杨敦于是就领着章银到了他看中的那一块水田的主人家。

    那一块水田有两亩多,非常大,并且还很方正,很符合章银的审美。

    这一块水田是分到了一户叫杨明前的人家里。

    杨明前跟杨敦同一辈份,有三个儿子和五个女儿,其中,大女儿已经出嫁,其余的均未婚娶。

    “他家之前还挺穷的,他老婆嫁给他的时候,家里只有一间茅草屋。后来生小孩,老婆赚的工分少了一些,又有孩子要养,还得负担孩子的读书钱,他家里几乎穷得贼进去都得空手出来。”

    “后来等儿女长大了,个个下地赚工分,又不读书了,他们才攒得下钱,修了这一层楼。”

    “因为他家的人多,分到的地也多,他们的运气也不错,直接就拿到这一块有两亩多的水田。”

    章银明显听出来杨敦那酸溜溜的语气。

    “所以还是要多生孩子好啊。”杨敦忽然感慨地说着,“多生孩子的话,分到的地多。就分到这些人,勤勤恳恳一些,也能攒下不少钱。”

    杨明前一家分到的地在他们村里来说,算是很多的那几户。

    不过就算是分到田地多,杨明前有三个儿子,以后将地分给他的那三个儿子,最终落到每一个儿子的手上也没有多少地。

    特别是那么好的水田。

    章银点头,说:“多子多福,多生一些也好。”

    他嘴上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大脑却飞速地转动着,想出了一个劝说的角度。

    第144章劝说◇

    他们两人来到了杨明前家。

    杨明前家是几间黄泥砖房,屋顶还是稻草的,围墙是用木头扎起来的,大门直接是一扇不知道用了多久的木门。

    这一扇没有上漆的木门上面都有很多虫洞,风一吹,似乎都要倒了。

    只看这房子,章银都能断定杨明前家的条件肯定是羊岭村最差的那一波。

    因为杨明前家是在村尾,所以章银他倒是没有过来他这一边买过菜。

    看到这房子,章银对自己的劝说的成功率又多增加了几分。

    他看向杨敦,杨敦朝他点点头,说:“就是这里。生的孩子多,分到的田地也多,但是孩子们也吃得多,所以他家是比较穷的。”

    “也就是前几年光景好一些,都能吃饱。分田分地到户之后,特别是鹏城被设为经济特区之后,大家的生活水平有所上升。杨明前一家也很勤快的,但是就是因为负担太重了,所以他们家的生活只比往常稍微好一些。”

    说到这里,杨敦叹了一口气。

    其实何止杨明前家?村里还有好些人家也是这样。

    子女多,说是多子多福,但是其实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章银点头,没有说什么。

    杨敦转身去敲了一下门,而后大声地问着:“杨明前在家吗?杨明前?”

    他叫了几声,不一会儿,一个年青男子走了出来。

    他穿着一件灰色的长袖衬衫,衬衫看着挺旧的,人矮小,瘦,他看到杨敦和章银,有些畏缩地问着:“支书,你来了?”

    杨敦点头,问着:“杨河,你爸在家吗?”

    杨河点头,看了一眼章银,说着:“在家的。支书你们先进来,我过去叫他。”

    说着,杨河将门打开,让杨敦进来,随后快步地走进去,一边走,一边大叫着:“爸,支书来了。”

    “支书来了。”

    不一会儿,一个老版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