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十一章

第(2/3)节
 韶言煮茶的手不禁微微颤抖。

    她不知如何是好了。

    可面前的齐朔,与原来的齐朔丝毫无二,笑意温柔,举止体贴。

    他应该是因着多年前退婚的事,在怨怪自己。韶言想。

    于是她鼓起勇气,抓住齐朔的手,用旧日的称呼,亲昵地唤:“齐朔哥哥,你是不是还在怨恨韶言?怪我和你退婚……”

    齐朔将手抽走,说的还是同刚才一样的话:“我来等柳先生。”

    韶言急切地想证明自己:“不是我的错……我都是听家中安排……如今既能重逢,我也可以再嫁给你的!我父带我来,便有此意……”

    急切地将柳举与何泽生的筹划,直接说了出来。

    齐朔打断她,第三次说:“我来等柳先生。”

    “柳先生不见,那便罢了。”

    这次,他多加了一句话。说完,起身便要离去。

    “将军留步!”院中木屋的门霍然洞开。

    柳举急急地开门出来。

    “柳先生想好了?”齐朔停下脚步,面上神色更加温柔了些。

    “举愿受将军之命。”他向着齐朔长揖。

    “甚好。只是元某方才听闻,柳先生想与我做翁婿?”齐朔并不上前搀扶,反而负手而问。

    “岂敢……岂敢……”柳举慌忙答。

    “先生受苦了。”齐朔这才扶着他站直。

    此时柳举的背心,已经被冷汗浸得透湿。

    最终,齐朔与柳举一道出了院子,韶言侍于旁侧。

    “元某今日得一大贤,与诸君共贺。”齐朔站在台阶上,俯视着一众谋士。

    “恭喜将军,贺喜将军。”众人皆躬身称贺。

    韶声拉着紫瑛,混迹于人群之中,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向齐朔道贺。

    此节于后世,便是着名的“三问”。

    大儒柳举感于元应时之诚,借其女撷音居士之口,向元应时提出三问:一问苍生,二问社稷,三问天下。

    应时答过,柳举引其为之知音,愿出隐庐为元家军效力。

    成一段佳话。

    回程路上,齐朔问柳举:“此青庐风景甚美,不知先生如何寻到这块宝地?”

    声音不小,似乎是意在让混在人群之中的韶声听见。让她知道,他没忘了他们来时的赌约。

    韶声却忘了。她以为齐朔在开玩笑。

    被他这样一说,才想起自己说,若是齐朔赌赢,回去便把赌注给他。给什么呢?她一时没了主意。

    不远处,柳举的声音又传来:“将军谬赞。此处不过是原先澄阳各主官,修来休憩的小园,春秋闲时,会邀举来此把酒谈天。若谈得尽兴,时间晚了,便在此处过夜,故而里面也备着些举的常用之物品。因此时无主,我便先借住。”

    他刚被齐朔吓唬过,答得很老实。

    “原来如此。这是旧朝官员,专为柳先生修建的园子。”齐朔总结了他话中粉饰后的真实意思。

    “是、也可以说是。”柳举战战兢兢。背后的冷汗,又流了下来。

    “先生不必紧张,我只是随意闲聊。”齐朔却反过来安慰他。

    韶声听得清清楚楚。

    齐朔猜得真准,她回去不能再抵赖了。

    送个什么给齐朔?她陷入了沉思。

    直到回到了将军府,还没想出来。

    齐朔这厢,却不急向韶声讨要报酬。

    他单独召来何泽生与元宝,来书房议事。

    “二位坐。”齐朔见他们来了,从桌案之中抬头。

    “柳举为何要将女儿许给我?”他开门见山地问。

    何泽生虽然听将军语气不对,但也不推脱,不连累元宝,直说是自己的主意:“此事金将军不知。是泽生认为,柳先生的女儿与他更亲近,与将军成婚,更名正言顺。更能显将军求贤若渴,崇敬士人。对将军南征时收服人心,更加有用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