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板二三事2
第(3/4)节
“儿臣有事要见父皇,母亲,晚膳时儿臣再来陪您。”
他欲进殿,淑妃拉住他的手却没有松开,她依然挂着笑,柔声道:“你父皇正歇息,陪母亲去吧。”
周誉心里很清楚,必定有人从中作梗,不让他触碰权势,无论是拥护太子的臣工,还是皇后。
可惜天不遂人愿,边境局势比之前严峻,伯颜图已经成长为雄鹰,梁国公手里人不够,他便借此向朝中要个皇子去坐镇前线,周琰自然是不愿意去吃沙子,于是只有周誉。
在战场的日子朝不保夕,但没有宫中的尔虞我诈捧高踩低,周誉过了段十分畅快的时光,他极聪慧,不过两年就屡立战功,他的身躯经过军中训练,变得挺拔强健,他以为自己可以挡在任何人身前。
北夷不敌梁国公,派来使者,在绝对的优势下,皇帝居然同意和谈退兵,那天晚上梁国公和皇帝大吵,把皇帝差点气出好歹。
父亲再次让周誉感到失望,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只是开端。
梁国公认为长期不打仗,府兵制容易滋生腐败,军士懒散,战力减退等问题,主张在民间募兵,让兵民合一,但或许是那次的争吵,戳破了皇帝的仁义脸皮,他不经过宰相的商议就否了这个提议,夜晚急召袁九钊,要寻找梁国公谋反的罪证。
皇帝的疑心像沙漠里的风暴,转瞬间就要吞噬掉一个家族。
梁府查出两副盔甲,私藏盔甲是即反邪,刑部动作非常快,周誉刚得知消息,梁国公就已经下狱。
他匆忙赶回宫中,求情之后发现父亲并不在意梁国公是否真的有罪,他只想高举屠刀,杀灭疑心的人。
当日周誉在两仪殿外跪了许久,他知道梁恒月要他答应什么,聪慧的姐姐也看出皇帝和父亲的不合,想让周誉保住梁府,可她更清楚周誉的处境,她终究没有说出口,他周誉答应了,会为了她们家鱼死网破,这也是她不愿意看到的。
淑妃得知从皇后那知道了消息来劝,他只告诉母亲,不能再对不起梁恒月,可周誉心底清楚,他这么做只是徒劳。
他学会骑马射箭,排兵布阵又能怎样?!他的权不够!势不够!他成长再快,也挡不住上位者的铁拳!
于是他不顾及自身了,他和大殿里的人理论,诉说这么多年他昏庸无知的决定,这么做的后果自然换来了最严苛的惩罚,气急的皇帝当众罚他脊杖。
疼痛先让周誉清醒,可在挨到受不了时,他还是求饶,皇帝以为他为自己求饶,可他听见的,是周誉依然为梁府求情。
自己的儿子是在赶着去孝顺别人吗?
他下令重打,淑妃见儿子如此受辱,跪在地上求皇帝饶恕,恍惚间周誉见母亲的额头都磕破。
皇帝甩开淑妃,掐着她的脖颈让她看看自己不孝的好儿子!他说她和周誉一样只知忤逆,半分不懂君父为天的道理!
母亲听着训斥,目光从悲戚到麻木,皇帝终于停了刑,周誉看着母亲的模样,硬是撑住身体,膝行上前死死抓住她,让她离开!他不想要皇帝的慈悲,此时此刻,他不再忍让。
于是周誉撑着破烂不堪的身体,一直在两仪殿跪到晕厥。
梁府逃不过抄家的命运,昨日还是权豪势要,转瞬间化作孤坟冤魂。
周誉拖着病体,要去收敛梁家尸骨,可淑妃毫无征兆倒下了。
接二连三的变故让周誉无比疲惫,温廷泽终于求到令,能只身回京,他私底下收敛了梁国公的骨灰,偷偷供奉在宝泉寺。周誉才得以喘息,陪在母亲身边,他抓着母亲的手,期盼她能握住自己,再抱抱自己。
成年的皇子不能在后宫太久,除非得圣旨,周誉对此不抱希望,但他没有被人从母亲身边赶走,周琰听见自己母亲提醒皇帝周誉该出宫时,替他求了旨意。
这大概是周誉,在一开始真的想好好扶持他的因由。
淑妃好一时坏一时,样子和梁恒月离开时一样。
母亲也要走了吗?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