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派纷争篇
第(2/3)节
,凑了些人数后,归纳出一响亮的名称“蜀党”这词出现后,吕陶立即落荒而逃。7月16日,吕陶主动辞去言官职位,连京城都不呆了,申请调到外地工作。在他来想,这样他所谓的蜀党身份,连带着蜀党是不是存在都不言自明了吧?怕了你!不玩了,我躲行不?
贾易说:不行!你就是蜀党!哪怕到地方上当官,离着苏轼十万八千里,你也是蜀党!
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欺负人也要有个限度。当朝资格最老的元老文彦博、宰相吕公著、前代名臣范仲淹之子范纯仁,这3位最有号召力的人出面,劝贾易适可而止,差不多就行了…
这样大的面子,换谁都能满足了吧?可贾易不!他转身回家写奏章,文彦博、吕公著、范纯仁都是蜀党的幕后老大,就是他们在搅风搅雨,让宋朝不得安宁…
郁闷的是,宋朝最大的这3位大佬就此默默无声退了下去,他们忍了,随便贾易想怎样就怎样…很奇怪吧?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在“蜀党”这2个字上…
说实话,贾易他做了件划时代的事。在这之前,习惯上人们总说王安石为首的是新党,司马光为首的是旧党。但这只是习惯上的,官方不认可、当事人也不认可。往前推几十年,庆历新政时也提出过结党问题,可争来争去都只是些名词解释——谁是君子,谁又是小人?就算吕陶为苏轼说话,提出了籍贯问题。也只是隐约透露了点官场潜规则——乡土社火。可没想到贾易借题发挥,突然间提出了党派划分!
党派,是宋朝最忌讳的东西!谁沾上了边,就是自绝于人类社会。以范仲淹之贤、欧阳修之名、韩琦之威,也落得灰头土脸!所以大家有多远躲多远,哪怕吃了亏、惹了气,都拒绝再玩!
贾易爽了。他在开封城里达到目空一切、灭佛杀神的境界,以一介言官做到这样,终于让终极大boss看不下去了,以党派为护身符,也只有皇权才能出面制裁!高太皇太后亲自下令严惩!这时宰相吕公著为贾易说了几句好话,不值得为区区一个贾易坏了优待士大夫的祖宗家法。
于是8月2日,贾易被从轻发落。只是贬职、赶出京城而已。但贾易被贬到怀州后依旧不依不挠,东坡先生真不知前世做了什么坏事,这辈子惹到了这位老哥。被一封封来自怀州的弹劾公文搞得焦头烂额。反驳吧?贾易求之不得,下一封弹劾信的理由有了。沉默吧?更让人抓狂,堂堂当代文坛盟主,居然被人骂得低头不语,实在太憋屈了!时间久了,苏轼筋疲力尽。他也要求外放,到地方上躲清静。
贾易的努力终于有了成绩,所谓的蜀党垮了。党魁离京出走。只是在成功之余,他也给自己和他的老师程颐争取到一名称——“洛党”下场比苏轼的蜀党要惨,蜀党还有苏辙在京城里,不久后升到了宰执位置,成为元祐名臣。洛党全体离京不说,还得罪了整个朝廷,直到北宋灭亡,再没翻身机会!
杂鱼都下线了,剩下的才是精英。这期间,王岩叟和他的同志们一直很安静。当然这只是假象,他们的属性是与众不同的,从宋帝国诞生时起就一直牢牢占据着官场统治地位。他们被称为“朔党”朔泛指北方。具体是黄河以北。在这片广大土地上,从秦汉隋唐直到宋朝,都是士大夫阶层的老根据地。无数官僚士绅组成了无边无际的关系网,牢牢把持了历朝历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权力。直到王安石变法,格局才被打破。大批南方籍官员北上,以王安石为中心,吕惠卿、章惇、曾布、蔡确、李定等为骨干,在15年期间统治了宋朝中心。老实说,这是北方士族前所未有的耻辱和危机,千多年的垄断被打破,托拉斯帝国的愤怒可想而知!
在这一点上,就决定了他们和洛、蜀两党在本质上的区别!洛、蜀两党想的是恩怨斗气,朔党要的是重返巅峰!所以朔党是真正的实力派。其中刘安世老兄是老混蛋的得意门生、关门弟子,在司马光活着的时候就十分嚣张,人送外号“殿上虎”(介绍一下朝内的各党派:首相:元老文彦博;次相:吕公著;朔党:刘挚、梁焘、王岩叟、刘安世;洛党: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