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赵普罢相篇

第(2/3)节
四子德芳都长大了(长子德秀与三子德林都已夭折)尤其是已21岁的赵德昭,且是赵匡胤元配贺皇后的嫡子。无论如何都该是帝国合法继续人了。赵普第二要分析的是朝臣们主要是中书省、枢密院、三司使的拥护意向。中书省没问题,这是他自己地盘,虽有薛居正、吕馀庆2个参知政事副手,但一切还是赵普说了算。枢密使李崇矩?赵普的儿子和李崇矩的女儿很快就要结婚了。关系够铁了吧?三司使楚昭辅?虽和赵普平日里处得不怎么样,但楚昭辅和赵光义关系也不怎样,楚兄你应不会对我说不吧?

    时间截止到开宝5年(972)上半年,赵普与赵光义的斗法中应是稳占上风。但这之后,一切就都不好说了…

    7月,赵匡胤正面对着他的封桩库浮想联翩。秋天收获季节又到了,这意味着他国库会变得更充足。无论如何,有钱有粮日子才能过下去。可就在这时,三司使楚昭辅忽然跑来“陛下,完蛋了。现在国库里的粮只够吃到明年2月。没办法,得把禁军都解散,让他们到全国各地去吃饭。然后把所有民船都征调起来,到江淮一带去运粮。这样才能保证明年开春开封府饿不死人”赵匡胤一下从黄金梦里重返赤贫,落差太大了。让他瞬间抓狂,对楚昭辅一顿大吼“你这三司使是怎么当的?国家没9年的储备就是不足,你居然只给我留了半年口粮!分军屯田、搜集民船,这是一下就能办到的?告诉你,到时真缺粮了,我就杀了你向天下人交代”当天楚昭辅从赵匡胤皇宫里出来时,想必已经确定他死期不远了。危急中,他想到了赵光义。最初想法只是想求这位皇帝的亲弟弟给讲个情,宽限几天。没想到赵光义是如此的乐于助人,不仅帮他讲情,还用自己开封府的班底人员(赵光义在961年7月任开封府尹至今)陈从信帮他谋划出力。结果是惊人的,大宋的计相三司使大人(全国财政部长)无论如何都办不到的事,开封府尹的私人班底居然轻松搞定。

    禁军没解散,民船未尽征,江淮粮食就出现在了开封城的国库里。

    这事在外人看来是皆大欢喜的。可在楚昭辅、赵普心中就是另一回事了。一向以亲和温存面目示人的赵光义牛刀小试,就让所有人都看到了他能做到些什么…

    那么,楚昭辅还会站在哪边?接下来9月发生的一件事更令赵普吓出一身冷汗。这一天赵普照常上班,在长春殿等候赵匡胤召见,突然感到身边少了点什么。这才发现他老朋友、枢密使李崇矩不见了。一询问不得了:李崇矩被罢为镇国节度使。政治上极为敏感的赵普立刻意识到危机。他犯了历代皇帝的大忌——专权!他和李崇矩2人就是大宋的军政大权,可他们居然上下班都在一起,还成了儿女亲家!

    开宝6年(973)3月1日,后周的末代皇帝21岁的柴宗训在流放地房州去世。19-21日间,赵匡胤在皇宫亲自举行了科举史上第一次正式的殿试。从此殿试正式成为天下举子们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最后一关。

    从973年4月开始,赵普的行情一路走低,直到4个多月后彻底失败,被赵匡胤赶出京城。

    首先是4月17日,一叫卢多逊的人出使了一次南唐。将要启程北归,卢多逊派人跟李煜说了这样一番话“现在朝廷正在重新编撰天下各州地图。史馆中现独缺江南这一部分的地图。我能否带一套副本回去”地图在古代是最重要的军事机密。刘备要不是有张松献地图,他敢贸贸然入蜀吗?可惜李煜想不到这一点,得到南唐地图的卢多逊自然大受赵匡胤赏识,他也是赵普终生的死敌。在赵普这第一次罢相的过程中,事实证明他是压垮赵普的最后一根稻草。但由于大贱人赵光义不怀好意的多次篡改历史,今天的我们在史书中只能读到一句非常模糊的记载“每召对,多攻普之短”也就是卢多逊经常在赵匡胤跟前讲赵普坏话。但讲了什么,历史却没交代。

    还记得雷德骧吗?那位告发赵普,却被赵匡胤敲掉2颗大门牙的硬汉?他被贬在商州,不过和当地知州奚屿关系很差。6月,他再次远贬到大西北的灵武。这事跟赵普或许没关系。堂堂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