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大宋国策篇

第(2/3)节
 当然,有人要拿最后大宋灭亡之时,元将伯颜对赵宋君臣的那句传世之语“汝家得国由小儿,失国由小儿”来证明大宋的亡国正是因为没遵守“金匮之盟”的精神,对此,我嗤之以鼻,不屑反驳。请问,以上3位姓赵的,谁能预知伯颜的这句话?

    27天之后,宋太祖守孝期满,收兵权的问题就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赵普不停的劝赵匡胤要收禁军将领的兵权。赵匡胤道“他们都是我生死兄弟,必不叛我”赵普“我也不是担心他们会反。只是他们皆非统御之才。万一有他们的手下也用黄袍披他们身上,到时该如何收场”宋太祖恍然大悟。7月上旬,他请石守信等人饮酒(中国历代皇帝将酒宴文化发展到极致的定非赵匡胤莫属)。喝到兴头上,赵匡胤突然摒去左右,对石守信们说“不是你们,我做不了皇帝。可你们不知道,做皇帝真的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甚至整晚都睡不好觉”石守信等人问怎么回事。皇帝的回答直指要害“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此话将石守信们吓得跪地发誓,绝无二心。请求皇帝给指一条活路,赵匡胤果然给了他们一条生路——释去兵权,出守大籓,约为婚姻,多积金钱,厚自娱乐,终其天年。第二天,石守信等人即主动提出退休。

    961年7月9日,宋太祖遵守诺言,给他们一一安排了新工作:侍卫军老大石守信天平节度使,老三张令鐸镇宁节度使。殿前军老二高怀德归德节度使,老三王审琦忠正节度使。且嫁女儿的嫁女儿,娶媳妇的娶媳妇,与这些功臣们都结上了裙带。除石守信继续保有一份有效期14个月的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这虚衔外,其余所有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全部解除!继殿前都点检这极为敏感的职位(创制到撤销担任过的共有3人:张永德、赵匡胤、慕容延钊)之后,副都点检一职也被永久取消(共2人:慕容延钊、高怀德)次年9月3日,石守信合同到期,自请解职获准。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一职也被永久收藏。且从此把马军与步军分开。“两司”变成了“三衙”,最高长官变成了3个人——殿前都指挥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合称“三帅”

    以上,史称“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一将功成万骨枯,而众将皆平却不过一杯酒就打发了。落日余晖,这几位前周遗将、宋朝大兵打点行李就此步出汴梁,到各地安享富贵去了。他们日后跟子孙们也可说说当年勇:在邺都如何北拒辽兵、澶州如何兵变拥主、如何平定叛乱、如何在高平以少胜多、如何纵马淮南、如何直逼幽州。也许说到下面的陈桥兵变,李筠李重进之事,他们可能会稍稍脸红,然后一笔带去,不愿多提吧?然后再往后?下面没了。他们军族生涯戈然而止了。在这些驰骋沙场的老将心中多少应还有些不舍。毕竟昨天自己还是领千军万马的豪雄。天下也还有许多用武之地。江南未得,燕北犹失,西蜀割剧,北汉硬撑。要是留下来,也许能成就人生另一个伟业高峰吧?可就此退休,只能坐吃等死了。可他们内心更多的应是感谢和庆幸。翻开中国史书,得天下杀功臣的例子比比皆是。前面的文种、韩信,后面的徐达、李善长。或不用前翻后推,看看五代,郭崇韬、王峻等不就因功高主疑而最后悲惨收场吗?

    好一个杯酒释兵权,一场极有可能引起兵变的政治斗争、军队剧变,却以皆大欢喜局面顺利谢幕。

    后人却将此事之功多记在赵普身上。朱熹“赵普佐太祖治天下,收藩镇之权,立国家二百年之安,岂不是仁者之功”仁是仁,可不是赵普之仁,却是赵匡胤之仁。就像岳飞之死,过不在秦桧。杯酒之功,又岂归赵普?赵匡胤才是真正仁之高手,善以不战屈人之兵。当年陈桥兵变,几乎兵不血刃夺了天下。而今天又是一个吃吃喝喝就断了五代之乱根。其谋略之深而兼备仁义,往前推一千年,往后推一千年。我选他为第一人,怕是异议不多吧?也许有人要反对:你不要往赵匡胤脸上贴金了。陈桥兵变明明是不仁不义,欺负孤儿寡妇。而杯酒释兵权,也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小人行径罢了。是啊!这两件事是不光彩,有些虚假。可不光彩的不一定就是坏的,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