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番外篇: 大寿

第(2/3)节


    说白了,就是要重新确定种姓,分别高低。

    这条命令一出,整个天竺都疯了,高种姓要维持,低种姓想往上爬……但不管怎么样,最后的评定权力,都在朱棣手里。

    这位燕王殿下成功拿捏住了天竺的命门。

    按理说凭他怎么折腾,也和大明无关。可问题也随之而来,就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不断有天竺人到达大明。

    有学者,有商人,最近更是有许多管家仆人。

    毕竟雇佣大明的仆人,花费太高,而且还不怎么听摆布。

    天竺人便宜,还绝对服从。

    这下子就成了很多有钱人的上上之选。

    根据最新的消息,旧港宣慰司有三分之一的人来自天竺,泉州等地,差不多十分之一的仆人来自天竺,还有超过四分之一夷商,都是天竺来的。

    这群人进入大明之后,自然而然就把种姓带到了大明。

    随后在报纸上就出现了让人很不愉快的东西。

    比如老朱甩给张希孟这一张,上面就写道,华夏大地从天竺汲取了丰富的思想养料,尤其是佛法传入,三教合一,更是功德无量……

    看到了这里,张希孟哪里还能不明白朱元璋的担忧。

    “主公是怕有人借着宣扬天竺的东西,动摇咱们的国本根基?”

    朱元璋终于放下筷子,沉声道:“没错,咱们一直讲四民一致,可天竺讲人分四等。偏偏老四又在那边分明姓族,咱是真的担心,有朝一日,会撼动大明根基。对了,咱头几天的时候,还看了一出猴戏,演的不错,挺热闹的。可这个猴子是去西天取经,说的就是天竺。咱这心里就不舒坦。先生,你也知道,咱这辈子一向不喜欢佛门的那一套,他们有什么勾当,咱也是一清二楚的。”

    张希孟连连点头,其实老朱的担忧,还真不是杞人忧天。毕竟从人数来讲,放眼天下,也只有天竺,能够和中原一拼。

    而且他们也确实有着完备的论述,严密的体系。而且传承多年,基本自洽。

    一旦陷入进去,还真不容易出来。

    可以戏谑点说,此时大明的武力,天下无敌。幅员辽阔,遍及世界,日月所照,皆是明土。

    想从武力上撼动大明,那是几乎不可能的。

    可若是让天竺这一套在内部广为流传,人类的未来,变成了天竺的样子……张希孟也有点不寒而栗了。

    这还真是个大事!

    不怪老朱担心,一登门就说这事。

    张希孟无奈翻了翻眼皮,“那个不让燕王玩齐整人伦的这一套,难道还要教天竺人自力更生,奋勇前行?”

    这下子老朱也无话可说了。

    “那要怎么办才好?”朱元璋黑着脸道:“一听那个猴戏,咱就害怕,倒不是别的,咱就怕有朝一日,把天竺的那一套都取过来,那可就要命了。”

    张希孟想了想,目下西游记还没有真正成书,如果不出意外,西游记应该是明中期的作品,至于作者吴承恩,大约也是个化名……因为在古代写话本小说不算什么上得了台面的事情,所以多数起个笔名,比如兰陵笑笑生,或者曹雪芹啥的……

    甚至有人觉得西游记的真正作者大概率是李春芳。

    不过早在此前,各种西游版本已经满世界都是,元杂剧就有一大堆大的猴戏。彼时的孙悟空还是个色猴,泼猴。

    “主公,你看这样行不,我们找个人,好好用心,写一本完整版的西游记,算是趁机把天竺的老底儿给揭穿了。”

    朱元璋眼前一亮,“这主意好,那就烦劳先生辛苦一下吧。”

    张希孟又给自己挖了个坑,“我写小说的本事肯定不行的,只能尽力而为……不过我觉得可以抢先一步,咱写个王玄策平定天竺,弄得好一点,也能抵消一部分。”

    老朱翻了翻眼皮,点头道:“那也行,反正咱现在没什么事干,就等着先生的好消息。”

    张希孟咧嘴了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