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41节
第(3/3)节
今明远是被在东南沿海一带的海商奉为神仙一般的人物,特地送礼时送上一两团贡茶,对于这些海商来说算不得什么抛费,又能求个心安。
只不过明远秉性“喜爱”花钱,海商要送他密云龙,明远就会还赠二两黄金——密云龙若是流传到市面上了,大抵便是值这个价。
“不,不必了——”
吕惠卿连忙婉拒。
“愚兄觉得这个茶就很好。”
“毕竟如今为了国事家事人人都操劳,又哪里来的空闲,去享受那‘玉水注、黄金碾、细绢筛、兔毫盏’的密云龙呢?”
吕惠卿所说的,自然是享用极品团茶时的那一套仪程与器具,都已经饮密云龙了,如果不用那最上等的泉水、黄金制的碾子、细绢做的筛布、和名贵的建州兔毫盏……又哪里对得起这价值与黄金相等的极品好茶。
反倒是如今,吕惠卿手中捧着定州窑出的白瓷,一面饮茶,一面观赏盏中悠悠飘摇的细细茶叶,心中竟自然而然多出一份闲情逸致。
“这叫什么茶?”吕惠卿问。
“龙井。”
明远不动声色地回答。
吕惠卿从未听说过这茶种,因此也不在意,只连声赞了几句好,遂将话题再转回他们刚才讨论的事务之上。
“远之曾听说过市易法?”
明远点点头,道:“曾从王元泽那里听说过。”
吕惠卿一下子有点紧张,心想难道王安石那里对市易法迟迟不动,乃是因为眼前这小郎君?
但他随即否定了自己的猜测——这怎么可能?
于是吕惠卿异常诚恳地道:“如今推行市易法势在必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明远一皱眉,赶紧改换了一副迷茫的样子:“我见此前王相公推行新法顺利,想必国中岁入已有所增加,推行‘市易法’,还有必要吗?”
“自然有必要,如今西北连年用兵,河北防务又不可废,王相公虽然开源,但以如今情势,尚且做不到节流……”
也就是说,之前青苗等各项新法,为大宋攒回来的家底,还不够西军每年花出去的。
在西北,王韶主导拓边的熙河路正依靠着屯田力求自给自足,但其余沿边四路供养着禁军数十万,如此巨大的财政负担,朝廷也感为难。
所以王安石只有另外再找“开源”的法子。
第(3/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