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40节

第(2/3)节
病,每到一处新的地方,都要适应一下才能睡着,让两个长随先带萧扬去凤凰山自己的宅院落脚。

    等到萧扬离开,他才将苏轼与种师中请去能安全说话的地方,向这两位坦白了萧扬的身世。

    不用说,两人都是震惊无比。

    种师中瞪着明远,似乎在说:师兄,这么大的事,你竟然瞒我这好久……总有一个时辰了吧?

    而苏轼却已经从朝报上得知了契丹皇后枉死,太子失踪的事,忍不住拈着胡须,长长叹息了一声,道:“也是个可怜人。”

    “但是……远之,你今后打算怎么办?”

    “他毕竟是辽国的太子,是辽主唯一的儿子。如果此事被爆出来,辽主兴师问罪,在宋辽之间再度挑起战事,该当如何?”

    苏轼的这个问题,明远自从遇到萧扬的第一刻起,他就已经在心内反反复复地想过,揣摩了不下千遍。

    “我倒认为,此事,是我大宋占据主动。”

    苏轼闻言“啊”了一声。

    种师中却“哦”了一声,四平八稳地坐回座位上去,似乎已经理解了明远的意思。

    “辽主唯一的继承人在我国境内,无论辽主是回心转意想要迎回太子,还是恨到极点欲置于死地,都不能绕开我大宋。”

    苏轼点点头,表示有道理。

    但他拈着胡子,又提出了一种可能:“除非辽主续弦,再度生下嫡子,或可以与那位一争。”

    明远却心知:按照历史,耶律洪基的生儿子命和赵顼一样不好,耶律洪基的直系继承人就只有耶律浚和孙子耶律延禧两个。

    而现在的局面,与他所知的“历史”并不完全相同,萧扬还未成婚,辽国的末代皇帝耶律延禧还未生出来。

    所以辽主必然有求于宋。

    “那么……”

    苏轼想了又想,觉得明远的说法并无太多破绽。

    “我们如今又该如何做呢?”

    明远自信已经深思熟虑,能够给出答案:“就把他当成是萧扬来看待。”

    “万一辽主真能找到他,我们就推得干干净净,就说根本不知道他的身份。”

    苏轼想了很久,用于眼露狡黠,望着明远,笑道:“远之啊远之——”

    “你不厚道!”

    第225章千万贯

    从此,萧扬作为明远的“远房表弟”住进了凤凰山上明远的宅子。

    萧扬并没有择席的毛病,纵使有,也在他自北而南逃亡的路上全都治好了。

    但是他自从进了明远的家门,便觉得处处新鲜,处处不懂,自觉像是个傻子一般。

    首先是计时。

    明家从上到下都认得钟表,几乎每个房间内都悬挂着自鸣钟。

    在萧扬抵达杭州之后,明远也送了他一枚怀表,方便他每日看时间。

    萧扬却得从大食数字开始学起,努力将各个“小时辰”和早已习惯了的“时辰”一一对应。

    而与明家宅院一墙之隔的,就是刻印作坊。

    这件刻印作坊里的刻印技术完全不瞒萧扬。萧扬背着手走进去,工匠们至多抬头看他一眼,然后点点头,称呼一声“萧郎君”,然后各自去忙。

    而萧扬却只有看着那些眼花缭乱的活字,在熟练的排版工匠手中迅速组成一幅一幅的版面,然后那些“报纸”,就这么一页一页地印制出来……

    萧扬想起在他昔日的国度里,所有的文件全靠人手抄录,抄写一张需要好半天。

    他再看看眼前……

    于是萧扬抱着这些刻印坊印出的报纸,如饥似渴地读着。他甚至还有不少汉字不认得,需要请教那些排版和印刷的工匠。

    工匠们并不以为意。

    这年头,谁不是在报纸期刊一类的物事普及起来之后,才开始学着读书认字的?

    再说了,人家是东家的远房亲戚,从北方来的,据说那边报纸什么的还未普及,认字不全十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