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32节
第(3/3)节
为士大夫和贵族所喜爱,因此也非常昂贵。
民间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窑一片”的说法,套用在定窑身上据说也适用。而辽人与高丽的贵族也都以拥有一件钧窑和定窑瓷器为荣。
想到这里,明远突然坐直身体,眼中流露热切,开口问戴朋兴与劳忠实:“那么……夷人海商最青睐的是哪一种瓷器?”
“这——”
戴朋兴与劳忠实相互看了一眼,都觉得这个问题有点难以回答。
“夷人海商……从我们那里买入的瓷器……还挺多。”
劳忠实老实巴交地回答,他只陈述事实,但却避开了类似“最青睐”这样的评价。
“福州与泉州,在距离海港不远的地方都设了窑厂,专门出产卖给夷人海商的瓷器。”
戴朋兴补充了一句。他昔日曾经在沿海一带跑船,对各地的情况很了解,自然也知道瓷器是向夷人海商出口商品中的“大头”。
“但是……”
戴朋兴与劳忠实相互看看,都道:“卖给夷人海商的瓷器……大多卖得很便宜,以粗瓷或者是最简单的纯白釉为主。”
戴朋兴补充:“这是各自审美不同罢了。夷人海商大多喜欢色调明快的,我就遇上过一个海商,嫌我们这里最好的龙泉瓷太过素雅了,颜色不好看,器型也和他们惯用的不大一样……”
明远:啊这……
龙泉窑以仿柴窑起家,如今已经能将“雨过天青釉”做得炉火纯青,釉质宛若青玉一般。
却偏偏不对夷人海商的胃口。
“所以我们虽然大量出口瓷器给夷人,但却只是赚着窑工们靠劳力堆起的一点微薄利利润?”
答案虽然很扎心,但戴朋兴与劳忠实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他们都见到明远那对秀雅的眉头紧紧锁起,忽尔又舒展开。
明远在两人面前自如地舒展一下身体,脸上重新浮出笑容,道:“这不着急,让我们先找到‘苏麻离青’再说。”
他记起自己本时空的历史上,来自中国的瓷器,可是曾经一度风靡西方,令所有人为之倾倒的。几百年后都能做到的事,没理由现在做不到。
这般想着,明远瞅了一眼墙上悬挂的自鸣钟。
时针已经快要指向正下方。六点整海事茶馆就该打烊了。
第(3/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