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08节

第(2/3)节
州日报》和三日一刊的《海事新闻》以外,还多了从汴京“邮递”来的《汴京日报》,和正在试刊行的《扬州商事周刊》。

    在杭州只能看到三天前的《汴京日报》,但是在区区三日之内,就能将报纸从汴京城送到杭州,而且每天不间断,这速度,已经足以让所有杭州的商旅咋舌了。

    《汴京日报》以汴京本地的“吃喝玩乐”新闻为主,间或刊印一些广告,不涉及政事朝局,但很有助于商人们了解汴京城中的流行风向。

    《扬州商事周刊》则更加简单粗暴,上面刊登的就只是各种大宗商品如今的市价,和大笔求购以及出售的信息——因此受到商人们的广泛欢迎。

    除了这些报纸刊物,在茶馆里放置着的那本《航海书》已经快被翻烂了,以至于茶馆东家已经应承了,这本《航海书》增补编排之后将予以再次刊印,到时店里的老主顾每家可以送一本。

    因此,海商们到这里来得就更勤了。

    如今杭州正在冬月里,茶馆里生了火炉,将潮湿的寒意逼出室外。火炉上顿着镣炉,清新茶香从镣炉旁的紫泥茶壶中飘出,萦绕在整座茶馆里。

    然而今日茶馆的大管事戴朋兴脸色却不大好。

    他推荐一位好友屈察从明远处购买了“保险”。结果前两日坏消息传来——屈察的船在广州港外遇上了风浪。屈察带着船员们与风浪搏斗,抛掉了巨大多数货物,最终成为一条残船,苟延残喘地浮在海面上。

    一两日后屈察的船被拖进广州时,基本上只剩一船浮木。

    屈察自己和船上大多数人员一样,侥幸逃生。但是船上的货物基本上损失殆尽。

    这条船也完全损失了,此后屈察就是再想做海商生意,也需要再花很多钱,才能为自己再搞到一条船。

    现在戴朋兴一想起这件事就头疼。

    他很清楚,按照当初东家明远与屈察签订的“保险”协议,明远需要赔多少。

    要知道,当初明远只收到了一千贯的“保费”,其中还有一部分被当做“佣金”付给了戴朋兴。

    现在明远却需要向屈察理赔将近四万贯的货款——戴朋兴心里有事会有点恶作剧地想象一回:明远那样的小郎君,抚着胸口吐出一口老血,会是怎样一种楚楚可怜的光景。

    但是明远又不能不赔。

    如果他现在找了个理由,左右搪塞,拒绝赔付,那么明远在海商之中的名声就彻底臭掉了。以后海商们就只会将“保险”这事当成一件“笑话”,茶余饭后的谈资。

    戴朋兴很想暂时把这件事抛在脑后,不去想它,但是茶馆里的环境不由得他不想。

    满茶馆似乎都在议论屈察的船。

    “听说屈大官人这次损失不小……不知道和他早先故意‘触霉头’,买的那‘保险’有没有关系!”

    “这可是,刚一买下,就出事了呀!”

    “就是!”

    “……这话可不能乱说。”

    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

    “去密州那边的商船不都已经平安回来杭州?听说又买上了一份保险,往密州去了。”

    “嗐,他们那小船,哪有办法与屈家大船的规模比?”

    “话不能这么说,你们知道吗?我听说,屈家的船之所以会遇上风浪,是因为……屈官人……”话越说,音量放得越轻。

    “是因为……屈官人……他心不诚!”

    “哈哈哈哈!”

    茶馆里顿时爆发出一阵大笑。

    随即“嘘”声大起,阻止人们继续发笑,犯下更多“心不诚”的罪过。

    戴朋兴却听得极其郁闷,连忙转头,看向茶馆外,那条一如往日般繁忙的运河。

    突然,戴朋兴的视线被一个身影吸引住。他愣了一下,马上抢出门去迎接。

    在戴朋兴身后,一名海商愣了一回才开口:“哟,是屈官人……”

    来的正是屈察。

    经受了打击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