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93节
第(2/3)节
花出去了——”
“然而您现在到了杭州,在过去这一段时间里,您的花钱进度都还不到目前阶段额度的百分之一……亲爱的宿主,您需要加把劲儿呀!”
明远听着,心里吐槽:现阶段他得花掉一千万贯,一千万的百分之一,也有十万贯了好吗?
杭州无论是地价还是物价,都比不上汴京,他来之后,花钱的速度慢上一点,这难道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但明远尽管心里吐槽,脸上却依旧露着雍容的微笑,说:“1127,凭你的阅历与智商,难道看不出,我现在正在筹备的是什么吗?”
1127犹豫了一下,有些不太肯定地答道:“您……似乎想要在杭州口岸开展海商保险业务。”
明远:“正是!你认为,我要能够成为一位能为海上船运提供保险的大保险商,需要多少资本金?”
1127顿时犯了难:“这个……亲爱的宿主,1127没有什么概念……1127以前接触过的试验者,都没有考虑过您现在计划中的这个行业!”
“100万贯有吗?”
1127发出没有什么底气的猜测声。
明远很有把握地说:“如果我能把宋朝的远洋航运保险业建立起来,大宋的海上运输与远洋贸易额至少比现在翻上三倍。”
“届时海商出海,更无后顾之忧。甚至可以将海运直接交给专业人士。”
“而我预计将在此项目上投入大约500万贯。”
500万贯,这就是现阶段任务的一半。
这个金额,是在杭州买房子买地,建瓦子开酒楼……都远远无法企及的。
“500万贯——”
1127也像是倒抽了一口冷气,口气也瞬间转为谄媚,并发出类似“失敬失敬”的叹息声。
“您早说嘛!”
第176章千万贯
明远将“海事茶馆”交与戴朋兴之后,当真放手不管,任由戴朋兴自己打理。
刚开始时史尚还小小地为这间茶馆担了一把心,但很快就不得不佩服明远看人的眼光一流。
“海事茶馆”隆重开业之后没多久,就立即吸引来一大批海商,有杭州本地的商人,有泉州、广州、密州等地到此的商人,也有好些海上而来的胡商。
这些人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都坐在茶馆中,谈天说地,交流信息。很快只靠戴朋兴的浑家一人就忙不过来了,又从杭州城里专门请来了一名厨子,专门烹饪些主食,让聚在此地的海商在交流信息之余,也能填填肚子。
据海商们说,这间“海事茶馆”的店内装潢,令他们一入内,便感到这就是属于他们海商的地方。
墙上悬挂的海疆图,各处摆放的大小船只模型,都令海商们感到非常亲切。
而茶馆内那面被漆成黑色的木板,如今是海商们最重要的,交流信息的工具。
戴朋兴每天都会把进港和出港的船只数量标在黑板上,然后将海商们有意收购的商品品类记在左边,将有意抛售的品类记在右边。
他只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让到此的海商们迅速了解市场行情。
很快,这里出没的客人就不止是跑海路的商人,连有意对外出售货品,或是做转口贸易生意的本地商人,闻讯也都来了,人人都想从这里了解他们最关心的信息。
这样一来,当第一份《海事新闻》刊印出来,摆在“海事茶馆”中发售的时候,立即供不应求,不得已,又加印了200份。
除了每三日一刊的《海事新闻》之外,明远陈放在茶馆里的《航海书》也非常受欢迎。
不少海商带着他们的船长和大副,赶来这茶馆里借阅这本《航海书》以及沈括所作的《增补版》,甚至还有人将自己船上的观星和指北仪器都从船上拆下来,带到这里,与书上注明的使用方法做对照。
“这真是好东西!”
海商们提到这本《航海书》都赞不绝口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