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44节

第(3/3)节
元节做准备。

    史尚却还在向明远吹嘘汴京城中上元节的盛景:

    “明郎君,您想象一下,上元节那天,城中到处架着灯槊,宛若一朵朵莲花在夜中当空盛开……”

    “还有那宣德门外的棘盆灯2,宽约百余丈,高数十丈,点缀满彩绸彩纸糊成的百戏人物——那里面还专设了乐棚,专由教坊司的伶人在乐棚里表演……“

    “您想想,那规模,那气势……”

    “咦,明郎君,您怎么还没精打采的?”

    “不会是因为……到现在都还没有人邀请您一起共度上元佳节吧!”

    史尚突然坏笑起来。

    “这多半是因为还没有到日子,这离上元节还有几天不是?”

    “再说了,只要我放出风声去,说我们明小郎君正等着邀请,我敢保证,到咱们这院门口递请柬的人会直接排到宣德门去……”

    明远被史尚逗得笑出了声。

    刚才他确实有点没精打采,史尚说得口沫横飞,明远却始终在一旁怔怔出神。

    倒也不是想象不出那副全城火树银花的样子,明远不是没经历过这些的人。

    只是,明远只觉得心中那股“旁观感”越来越强烈。

    或许,1127说得对,他和这个平行时空之间,已经产生了某种羁绊,但是这种羁绊还不够强烈,让他既没有办法完全冷眼旁观,也没有办法莫得感情地投身进去……享受自己的亿万财赀。

    似乎他已经无法做到去年在京兆府时那样,与一众横渠师兄弟们一起站在城楼上,面对漫天开放的烟花花束,感受赞叹与欣喜。

    这时外面有人说话。

    史尚顿时一笑:“这不就来了?”

    片刻后,苏轼风风火火地冲进来:“远之!”

    他还没来得及说话,注意力就已经全转到了桌面上宫黎留下来的那盏“玻璃灯”上。

    “哇,这也……太新奇、太机巧啦!”

    苏轼手托着这枚通体透明的“林檎果”,问过了它的用法,便啧啧称奇,捧在手里赞了半天,才转回正题。

    “某是真正抱歉,远之,你第一次在京中过上元节,某却无法邀你通往观灯。”

    毕竟苏轼是开封府推官,上元佳节固然热闹,但也是最容易发生各种治安问题的日子,为了防火防盗防走失,那日开封府基本上要全员留守,谨防发生什么意外。

    所以苏轼是事先来打招呼的。

    “另外……”

    说到后来,苏轼有些吞吞吐吐。
第(3/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