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126节
第(3/4)节
,自己并没有急着从山阳镇赶回来,而是一直等到旬休。
此时此刻,多年未见的兄弟俩重逢,种建中哪有不开怀的道理?顿时将师中拉到自己面前,笑着说:“哟,让我好好看看这是谁!”
“阿兄!”
“师中——”
“有一年多没有见到阿兄啦!”
小朋友雀跃着,将小脑袋贴在了种建中宽阔的胸膛之上。
想起过去一年发生的这诸多变化,种建中也颇为感慨,伸手轻轻拍了拍种师中头上戴的软幞头,然后就板着脸:“师中,说实话,你是怎么一路从京兆府跑到汴京城的?”
种师中顿时使出撒娇杀手锏,拉住种建中的双手直摇:“阿兄啊,人家惦记着你,又想着好久没有给你过生日了,去年你生辰那时,正赶上延州被围,为你担心还来不及……”
苏轼带头当了和事佬:“彝叔啊,不要责怪令弟啦!你看看,你们兄弟相隔千里今日也能团聚,不像某和子由……时候不早,快入席,快入席吧!”
种建中当即不再说什么。
而种师中见到兄长已经顾不上招呼折可适,赶紧将种建中衣袖一拉,连拖带拽,将人拉到了明远身边,然后又双手按住兄长的双肩,硬要他坐下。
明远:……
今日这长庆楼上依旧摆着的是火锅宴。只不过明远这一桌人多,所以圆桌上摆了四五个铜锅。每个铜锅里都滚着清汤。
食材和酱料则都放在各人面前,供人自取。
种建中坐在明远身边,便需与明远和种师中小朋友共用一个铜锅。
而折可适则在另一个空位处入座,他与种建中之间,刚好隔着一个明远。
这下局面精彩了。
但凡种建中要与折可适说话,这两人就得越过明远。
明远待在两人之间,他们说什么都听得一清二楚。
明远别过头看看种师中。
种师中小朋友正从火锅清汤中捞出一片刚刚烫熟的兔肉,蘸满了他喜欢的蒜泥香油酱料,油光光地送入口中。
种师中见到明远的目光扫来,顿时做出一个“不要谢我”的表情,美滋滋地把兔肉吞了下去。
然而明远,敢去看种师中,却不敢扭头去看种建中的表情。
种建中也不与他说话,但是亦步亦趋地向明远学习如何吃这“拨霞供”。
明远也发现了这一点,便故意放慢速度,逐步“教学”:先拿起专门挟生食的筷子,夹起一片兔肉,浸入火锅清汤中,看着它在汤中上下翻滚,展现这拨霞供的“霞”色,然后手中再换专门用来入口的银筷,挟起烫熟的兔肉,蘸蘸料,送入口中。
种建中有样学样,将兔肉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唔”了一声,似乎马上就要开口,打破他与明远之间的僵局了——
种师中在埋头大嚼的同时,甚至已经偷偷笑出来了——
正在这时,折可适突然越过明远,对种建中说:“彝叔,你说,咱们当时在横山那会儿,打了野兔来,直接找个土锅,往火上一顿,一边片肉一边往里扔,是不是就很像这个?”
种建中顿时想起旧事:“可不是么!”
明远挑了挑眉,没说话。
种师中却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张小脸差点扎进眼前的酱料碟里。
这种、折两人,顿时将明远视若无物,一来一去,聊的都是陕西路与西夏党项人和藩部之间的战事。
明远看似是在默默地吃着,并不参与两人的交谈,但他听两人说起西边的局面,倒也听出了一些门道——
折可适在劝种建中从鄜延路转去熙河路。
大宋西面的疆域,鄜延路位置偏东,位置大约相当于后世的陕西北部;熙河路则更靠近甘肃与青海,所面临的敌人也不只是西夏党项,也有吐蕃藩部。
新任熙河经略、知通远军的王韶所上的《平戎策》,便是建议官家赵顼拓边河湟,收服藩部,以此对西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