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78节

第(3/3)节
一道,将汴京城中与左近的名胜全都逛了个遍。

    在明远的“刻意”安排下,蔡京与苏轼似乎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如果没有明远,苏轼是“旧党”,蔡京的弟弟蔡卞是“新党”领袖王安石的女婿,他自然脱不了“新党”的裙带关系,这两位怎样也不可能走到一起去。

    但是因为有了明远这个“中间人”,蔡京与苏轼都喜与明远相处,因此这两人见面的机会格外多,自然而然地熟络起来。

    这两位都是聪明人,懂得惺惺相惜。

    蔡京对苏轼的文章诗词赞不绝口,而苏轼则格外偏爱蔡京的书法。

    “远之说元长的字乃是一绝。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苏轼捧着蔡京写的一幅帖子,微微摇着头,连声赞叹,眼里全是欣赏。

    “某的字与元长的一比,就像近日里某的肚皮一样,显得太胖了!”

    这日刚好是旬休,明远邀上苏轼与蔡京去“洗面汤”的店铺洗漱刷牙、修面理发外加品尝汤茶药和早餐。

    说这话的时候,苏轼双眼紧紧地盯着手中蔡京的帖子,全然忘了身后的伙计正将他头上戴着的高桶方者巾摘下来,要为他打理头发。

    今日蔡京刚好带了一幅新写的帖子想要装裱,在明远的撺掇之下,蔡京就将帖子给苏轼过目,谁曾想竟得了如此赞许。

    要知道,苏轼在两个月前曾经在大相国寺办过“签售”活动,他的字得了多为书法名家的赞许,随后,凡有苏轼签名的文集,都能以翻倍的价格出售,一时间颇有洛阳纸贵的风头。

    而苏轼写字的特点是“性情豪放”,用墨丰沛浓郁,因此字体显得丰满。他夸赞蔡京的字体“瘦”,自然是赞蔡字的风骨姿态。

    这种评价能从苏轼口中说出来,是极大的赞誉了。

    蔡京的虚荣心顿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尽管有伙计在帮他修面,蔡京还是很努力地开口回应:“知我者……莫若子瞻公也!”

    明远在一旁笑得好生开心——

    他的目标是不是有希望达成?

    蔡京并没有露出成为权臣的征兆,反而有成为一名艺术家的潜质。

    更重要的是,苏轼与蔡京成了在艺术上能够相互理解的好友。

    那么,在明远那个本时空中,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禁绝苏书之事,是不是就不会发生了。

    “远之,你在笑什么?”
第(3/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