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67节

第(2/3)节
笑容并未更换。

    倒是种建中与贺铸相互看看,都觉得苏轼的吃相很对他们的胃口。

    这两位原本都是武职出身,对“吃”也有着一致的认识:大块吃肉、大口喝酒,见到喜欢的吃食就大快朵颐,蝎蝎螫螫的做什么?

    明远却只管问苏轼觉得他的冰粽怎么样。

    苏轼只答了四个字:“饥——火——全消!”

    即便只有四个字,也有“双关”在里面。苏轼在夸这冰粽,既解了他腹饥肚饿,又令他暑意全消。没有比这更好的餐食了。

    明远顿时嘴角上扬,露出好看的笑容,仿佛听到了这世界上最好听的赞赏。

    苏轼望着食盒中盛放的白色冰粽,忍不住感慨:“同样是白米饭,做成粽子,便美味如此。想苏某当年入京赶考,身无长物,囊中亦羞涩,只住在小客栈里温习,每天两餐,饭桌上只有白米饭、白萝卜和盐,便是一天混过去了……那时某每天自嘲,说某吃的是‘三白饭’。”

    三白饭?

    众人都是一愣:这又是什么特别的饮食?

    但随即回想起苏轼刚才说过的:“每天两餐,白米饭,白萝卜和盐……”

    原来竟是这“三白”呀!

    众人一时唏嘘:原来名满天下的苏轼,在取中进士之前,竟然过得也如此拮据。

    明远见气氛有点沉默,突然伸手一拍额头,道:“哎呀,原本今日我也该请苏公吃‘三白饭’的才对!”

    咦?——众人一听,怎么明远家又能拿出一个“三白饭”了呢?

    只见明远匆匆而去,自去厨房取了一样物事——是一只小缸,看样子是家常陈放腌渍小菜用的。

    这一只小缸摆到苏轼面前,这位生性开朗的性情中人探头一瞧,突然指着明远哈哈大笑:“好!好一个‘三白饭’!”

    明远也笑着点头,将缸里的物品展示给众人。众人一看,却是一小缸醋渍的藠头。

    蔡京这时也已经想明白了:“原来是这样的‘三白饭’。”

    “藠”这个字中就有三个“白”字,再配上饭,可不就是“三白饭”了?

    明远和苏轼,都能给朴素无华的餐食起上同一个别致的外号,偏生还让人浮想联翩,以为是什么顶顶新奇的美食。

    “我来之时,各位似乎正在读着几张仿单?”

    苏轼待众人笑过,转移了话题。

    “对!”

    明远赶紧将刚才大家翻看的,各家瓦舍的“节目单”拿了出来。

    “子瞻公不妨替我们参详参详,今晚该去哪间瓦舍。”

    苏轼拿来那些节目单,顿时哈哈一笑:“难为远之,竟收集了这么多瓦舍的仿单。”

    “只不过,某可不愿每天去街面上讨来仿单,一家一家地翻阅。如实有什么人,能将这仿单都收集全,编成一本印出来,递到某手里,那我苏某人,就舒服喽!”

    “这怎么可能?”

    闻言,其他人一起笑了起来。

    “如今这些瓦子的‘节目单’可是每天都印。据说是前一天晚上送去刻印坊,第二天早晨再印出来了。若是按照苏公所说,岂不是每天都得有人等在瓦子门口,等那节目单一出来,编成一本,再送去刻印?”

    贺铸一看就是个往娱乐场所跑得勤的,对这些事门清。

    “等到印出来,恐怕也已是两三天后,瓦子的‘节目单’又换过了。”

    “也未必要刻印。”

    蔡京淡淡地说。他此前刚饮了汤茶药,此刻用手巾子轻轻在嘴唇上按了按。

    “只要在汴京中有权,或者有钱,那些瓦子每天会派人把这‘节目单’直接送到府上来。”

    “据在下所知,冯京冯枢密家中,王珪王参政家中……”

    蔡京转过脸来望着明远:“当然还有我们远之兄这里,都是不需要每天自己去收集这些仿单的。”

    明远微笑着点了点头。

    的确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