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第174节

第(1/4)节
    毕竟新鲜的野山菌,一年就那么十天半个月的最值钱,可要是做成酱,一年四季都能卖,价格波动还不大,简直是旱涝保收、稳赚不赔的长久买卖。

    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村里人不懂技术,不知道怎么种野山菌。

    不过这个问题,听郎英的意思是,镇上已经在帮他们想办法解决了,而且小满也去板栗沟考察过了,想学习人家板栗沟,争取和农大的科研团队合作,把他们郎山村也打造成一个野山菌种植实验基地,到时候有农大的教授专家亲自上门指导,不比他们自己去外面聘请技术员更靠谱?

    “那、要是入股的话,大概要多少钱?”山樱终于心动了。

    两个儿子就像两座大山,压得他们两口子喘不过气来,一想到以后要准备两套婚房、两份彩礼、办两场喜酒,山樱就觉得眼前一黑,十分想学一学网友的表情包,表演一个当场去世……

    可要是合作社真能赚到钱,哪怕一年多赚十几二十万呢,攒到儿子长大,娶两房儿媳妇也足够了。

    “这个我问过小满,要是按照茶叶合作社现在的股东结构,小满和山岩两个人是各出资二十万的。”

    “二十万?!”山樱和江小辉集体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数目远远超过了他们家的存款,没戏了……

    “别急啊,我话还没说完呢,要一家出二十万肯定不行的,所以我打算多找两家,我一个,阿樱你们一个,再加上我大姑姐一家,我们三家能凑多少凑多少,实在不够,我再把小满和小鱼他们俩拉进来!”

    “对对!他们两个都是财主哈哈~”山樱听到这里才彻底放心了。

    郎英这个股东配置,一看就是奔着带自己人赚钱去的,而且有了江小满和江鱼这两个大财主托底,她们心里也有了底气。

    只是,让山樱和郎英俩姐妹没想到的是,这个筹备中的合作社,最后实际核算下来的注资投入,居然每家还不到十万块!

    第214章

    拿到框架方案的时候,江小满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啥?你跟我说这么大一个合作社,三家合资的话,每家只需要八万多元?

    “按照现行政策来测算的话,八万多足足够了,可能还用不掉。”

    孙哲远得意一笑。

    写材料,他可是专业的!

    江小满他们只知道项目做出来之后可以去申请一些诸如税收、用地之类的补贴,却不知道,有些“隐藏款”的福利政策,一般都是不会写在白纸黑字上的,得自己去想办法争取。

    苏哲远在这方面的人脉和消息,明显比江小满他们厉害得多。

    而且他做扶贫干部这几年,也经常接触到很多内部交流学习的优秀创业项目,能借鉴的成功案例就很多。

    “你们的茶叶合作社之所以前期成本这么高,主要是一个冷库一个仓库比较花钱,但这方面野山菌合作社就没必要支出了。”

    “据我所知,新鲜菌菇摘下来之后,如果当天不处理的话,隔日的新鲜度和就没那么好了,所以我想,不如干脆就在地头上搭个四面透风的砖瓦棚,这样成本低,而且更适合新鲜菌菇保存。”

    “这样的话,冷库也不需要了,仓库就更不必说了,直接做成野山菌酱,储存肯定是用加工厂的仓库。”

    “基建这块能省下来不少钱,土地成本也可以省下来,就像你说的,跟农户签订种植合同,直接用农户自家的山林种野山菌,这样土地租赁成本几乎为零。”

    “菌种这块,我计划以农村留守妇女创业的名义,向上级部门申请专项扶持政策,包括信用社还有一个专项的最高五十万元的两年期免息贷款可以去申请一下……”

    “什么?五十万?两年免息?那我们当初为什么不能申请?”

    江小满噌了一下蹿了起来。

    孙哲远上下打量了他一眼,快把江小满给看毛了,这才慢条斯理地怼了他一句:“这是人家信用社对农村留守妇女
第(1/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