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毕业后我回家养蜂了 第172节

第(2/4)节
岩自己现在是不愁没钱花了,单单是养蜂合作社这边,一年就能给家里赚几十万,再加上江鱼那边做自媒体赚的钱,他们家现在根本不缺钱花。

    可他自己富裕了,却不能眼睁睁看着徒弟们继续过苦日子,他们跟着自己收蜂蜜,虽然一年也能赚个几万块,但要是家里还能种蘑菇,一年再多个几万块钱收入它不香吗?

    还有老山坳子那边的挑山工,往后年纪大了,这一行也做不了了,种地只能勉强糊口,要是能在自家附近的林子里种点野山菌,多了不说,一年只要能挣个一两万块钱,在乡下也能过上不错的养老生活了。

    说干就干,江小满当天下午就打电话给山荣老舅,请他老人家帮忙跟村里说一声,他们这次不是代表个人去走亲戚的,是代表郎山村的乡亲们,去板栗沟取经的。

    大家祖上都是同一个祖宗,山荣听说他们也想发展林下经济种植菌菇了,比他们本人还积极呢。

    非但联系了村里让他们去参观考察,还找人要来了给他们村供货的种子公司。

    这家公司就是农大几个老教授退休后一起办起来的,本来是为了对抗外资在种子行业的垄断,没想到恰好赶上了国家乡村振兴的大好时机,这几年发展的特别好。

    当然了,能正面跟外资刚上去,除了东西好之外,价格也非常美丽。

    尤其是他们公司针对像郎山这样的贫困老区,还有最长一年的免息货款延迟支付政策。

    也就是说,如果江小满他们招募的种植户里,贫困户和特殊困难家庭的占比达到一定比例,就能申请货款延迟支付。

    等于是直接把菌包和菌棒免费发放给农民,等到农民有了收益,再把货款还给公司。

    “现在种子行业都卷成这样了吗?”江小满简直不敢相信,居然还有这么好的福利政策?

    “不卷不行啊,现在外资对咱们华夏本土的种子公司,那是恨不得把咱们赶尽杀绝!到时候咱们自己的本土企业都死绝了,他们就该掐我们脖子了,不卖种子给咱们,咱们就得饿死!”山荣在电话里冷笑道。

    “幸亏咱们农大的老教授们骨头硬!小满我跟你说,你们那边山林子比咱们板栗沟还多呢,你们一定要好好把菌菇给种出来,别丢了咱们本土种子的脸面,知道吗?”

    “放心吧老舅,我有办法叫他们不敢浪费菌包!”

    江小满的办法,就是他们自己出资,先从种子公司把菌包采购回来。

    然后和种植户签订新合同,合同里面要约定好了,按照采购菌包的预期产量,达到预期产量的,这批菌包的货款就一分钱利息不要,甚至可以直接用收获的菌菇抵扣。

    可要是达不到预期,或者因为管理疏忽减产太严重的,他们就要按比例收取一定数额的利息了。

    白送的东西一般都不会太珍惜,这一点,从当年第一批扶贫干部免费送猪崽、送红薯种、洋芋种就能看得出来了。

    很多懒到骨头里的,前脚拿到猪崽,后脚就杀了炖肉吃,红薯种也背到集市上摆摊贱卖了,换了钱买酒喝……

    反正都是白拿的东西,能换到多少钱都是赚的。

    江小满才不会让老教授们辛苦培育出来的菌种,白白被这些人给糟蹋了。

    想跟着合作社一起种菌菇发财?可以,合作社考虑到大家的实际困难,愿意先把菌包赊给大家,不用你先给种子钱,把菌包先拿回去种,等蘑菇种出来了,卖了钱,再把种子钱还给合作社。

    可要是想借口菌包减产,故意摆烂不还种子钱?

    不好意思,白纸黑字的合同都在咱们合作社有存档呢,想耍赖?

    法院见吧亲!还不出来,就把你们全家都列入失信名单,以后你们家孩子成绩再好,也上不了好大学,考不了公务员,想摆烂?你先摸着心口问问对不对得起孩子!

    第212章

    距离上回江小满跟他爹来板栗沟走亲戚,不知不觉已经过去快两年了。

    去年过
第(2/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