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明争暗秀 第2节

第(3/3)节
是来补作业的。

    许江同站在讲台上反复确认,陶希洪和他的同学都没来。

    上课铃敲响,吵闹的教室依旧没有安静的趋势。他打开麦克风,清了清嗓子:“okay,cssbegs”

    短短三个单词,发音饱满清晰,还拖着一丝慵懒的尾音。

    大家终于注意到讲台上的老师。

    “哇,好帅!”不知是谁小声喊了句,“我们学校居然有这么年轻的外教?”

    许江同没听见,低头捣鼓课件,自我介绍道:“我的名字叫gian-carlo·graziano,是本学期西方美术史的任课老师。本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以及中英双语课件,所有资料和课程回放都能在学校的选课系统里查看。希望我们能度过快乐的四周。”

    ……才怪。

    说完最后一句话,他忍不住在心里吐槽“水课”的上座率。

    从读博开始走上讲台,他就没受过这种委屈。

    “这是我的简历。”然后是每次开课前的必备环节——介绍自己的学历、作品集,发过多少论文,影响因子如何。

    底下窸窸窣窣地议论起来,显然被他高产似母猪的科研成果狠狠震撼了。

    展示完毕,他换到下一页正式开始讲课。

    如果说给一个人32小时,让他讲清楚西方五千年的审美变迁,那绝对不可能。许江同打算从雕塑入手,由点及面地厘清艺术变迁中人类文明的进步。

    讲课过程十分顺利,许江同回想起千年来自然、宗教、政治与艺术的交融纠葛,很快沉浸其中,将晚课的疲倦忘得一干二净。

    距离下课还有五分钟时,手机的振动提示铃响了。他抬手看了眼表,意犹未尽地呼出一口气。

    “今天的课先到这儿,不知道同学们能否接受全英授课的模式。这是feedback,希望大家都能填一下。”

    说完,他翻到课件的最后一页,用激光笔指了指二维码。

    这不是变相点名吗?众人一片哗然。

    欧美高校的教育以严谨出名,大家对外教的印象就是死板难说话,挂科不捞人,连水课也不好过。

    许江同环胸坐在讲台旁的高脚椅上,观察着学生的表情。

    五分钟很快过去。下课铃刚打响,他就关掉了课件,断开电脑与投影仪的链接,进入后台导出问卷的excel格式。

    表格是按填写时间排列的,许江同懒懒地靠在桌上,鼠标只滚动了一下,便看见一个刺眼的名字。
第(3/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