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烟4
第(2/3)节
疾不徐,但总能在最关键处点明问题所在,并给出更为合理的建议,大有四两拨千斤之感。
薛眠不是业务人,不参与方案讨论,主要职责是保证整场收购案中涉及到的所有文字材料都能词情达意翻译无误,同时为即将召开的谈判提前准备,拿到最全资料,储备相关词汇,好让自己比所有人更早一步进入状态。
为此,他这几天从没按云汉的作息时间下过班。
庄思辰听闻后也没多阻拦,礼貌性的客气了几句“辛苦了”“感谢支持”之类后,一个电话打到后勤部,让专人每天下班后安排一餐丰盛的宵夜送到薛眠办公室,别管对方推不推辞,吃不吃,总之送过去就对了。
云汉不鼓励加班文化,一过下午六点,整个园区能空一半,另外一半人里五分之三留到八点,再晚就不剩多少人了,分布在十几栋办公大楼里,灯火阑珊,有明有暗,在光怪陆离的斑斓中宣告着这座庞大的商业帝国仍在举灯前行,即便黑夜已至。
咖啡喝了两杯,由于常年靠它维持精力,如今才发现,即便是再浓的美式,身体也不知不觉产生了“抗体”,提神醒脑的功效已经大不如前。
薛眠闭上眼睛揉了揉额头,窗外夜色静谧,遥远的地方传来汽车的鸣笛声,晚上起了点凉风,响在耳畔,声音轻得像呓语。
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是常态,薛眠早已习惯,但面对眼前这些繁复冗杂的文件,他像较劲似的一点也不愿放松。几乎是字斟句酌的、一丝不苟的、几近苛刻自己的,要将它们翻译到王哲口中说的“完美”程度。
完美,谁不追求。
不用王哲提点,也不用崔绍群叮咛,当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云汉时,薛眠已经在心里给自己圈定了及格线。
就是“完美”。
别家的案子他尚可以容忍自己犯一两个无伤大雅的、在翻译界同仁们看来甚至都不能算作错误的小错。但现在不一样,现在他要服务的,要配合的,要向其证明自己确非浪得虚名的。
是云汉。
是那个人。
所以较劲就较劲吧。他不能输,不能在那个人面前输。他不能露怯,不能有纰漏,有瑕疵,有错误,有失败,有……
有任何暴露自己力有不能及之处。
不能。
决不能。
脑中塞满这几天下来获取的各种文件、资料、谈话、影像图像……满满当当,分不出多余一丝缝隙能让他喘口气想点别的。一勺没动、早已冷掉的宵夜被他放到办公室外的吧台上,嫌有饭菜味儿,影响工作。
通常这种时候,最好来点音乐放松一下高度紧绷的神经。
薛眠打开手机音乐播放器,找到自建歌单,里面都是些没有歌词的纯音乐,舒缓安静类型,尤适用于此刻这种状态下的自己。
办公室外连通着一片宽阔的天台,石柱栏杆围了一圈,每根石柱顶端都是一盏圆形的月亮灯,散发着温柔的白色暖光。脚下铺着上好的草皮,一排过去,七八顶遮阳伞下置着全套咖啡桌茶椅,四周绿植环绕,花香馥郁,就着远处市区透来的点点灯光,如梦似幻。
薛眠推开门,夜风拂过脸颊,带来淡淡的芬芳花香,还有独属于夜晚的暮色沉沉,静谧安详。
这夜色就像一个巨大的怀抱,将自己投入其中,卸下满身的负荷与疲惫身心,只是走进去,全无防备,彻底与之交融。
沿着空无一人的天台缓步慢行,绕过一片花草丛密的拐角处,视线里出现了一条长长的廊桥。说是廊桥,只因它竟然是建在了半空中,连着脚下这栋建筑和对面一座同高的摩登楼宇。
将近五十层高的两栋高楼,顶层居然以一座天桥相连接着。
薛眠一时吃惊,脚下情不自禁的往那边走去,越走近看得越清晰。
像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这座高空天桥同样是以玻璃为材质,与这座园区里绝大部分建筑的构成要素达成了统一,似乎设计者对“玻璃”此物很是情有
第(2/3)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