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星光璀璨
第(2/11)节
并能让新加坡立足于国际社会”。尽管不断有人曾提议将华语作为国语,但李光耀始终坚持以英语为通用语言。李光耀还反对把华人的方言(如粤语、闽南语等)列入学校教程,以免因华人说不同方言而把社会“撕裂”。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与中文相关的就业机会逐渐减少,因而越来越多的家长们把孩子送到英校就读,华校走向了衰落。为了缩小情感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李光耀在1978年精选出9所华文中学注入师资,这些学校历史悠久、基础良好,师资力量的注入极大地提高了它们的教学水平。后来,新加坡在为全国中学进行排名时,特选华校在十大中学中占了6所。
2002年,担任新加坡内阁资政的李光耀会见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
李光耀病逝后,民众献花和手写卡片悼念这位将毕生奉献给新加坡的人物。
◎“新加坡有限公司”
如今的新加坡,是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亚洲重要的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不到3分钟就有一艘船抵达或起航,奔赴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航班频繁起落,往来于这里和全球逾220个城市。然而时间回溯,50年前的新加坡全然不见现在的辉煌样貌。
1965年3月9日上午0点,李光耀通过广播电台宣布新加坡独立。当时的新加坡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弹丸小岛,要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生存并非易事。然而正如李光耀在独立宣言说的那般:“世界犹如大海,在大海中大鱼可以生存,小虾也可以生存。新加坡将以一条小虾,生存于国际大海之中。”多少有些悲壮的味道,但这也是新加坡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为了谋求发展,李光耀带领新加坡开始了一系列发展工业及经济的举措,如重视制造业,成立裕廊工业区,为外国企业提供优惠,等等。效率、效果成本以及收益成为了李光耀和他的政府制定政策的标准。于是,人们将李光耀和他管理的国家戏称为“新加坡有限公司”,这一戏谑的称号正道出了新加坡商业立国的本质。执政后,李光耀和他的同僚运用权力保持国家的高效,让这个大海中的“小虾”紧紧依附于经济全球化的巨轮,在汪洋大海中成功借力每一轮东风。
在李光耀执政期间,新加坡政局稳定,政府清廉,文化多元发展,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为之瞩目。
1990年,67岁的“国父”李光耀正式将总理一职交给了他的接班人吴作栋。但作为纵横政坛多年的风云人物,他对国家的影响力依然不减,直至2015年3月逝世。对于李光耀的政绩,有人歌功颂德,也有人称其为“独裁”,究竟他在历史中扮演了怎样的面孔,也只有留给后人去评说了。
传奇人物林文庆
他出生于新加坡华侨家庭,是新加坡家喻户晓的名医,又是勇于开拓的企业家;他能在立法会议上雄辩滔滔,也能将国学风韵娓娓道来;他是忠实的新加坡公民,又是赤诚的民族主义者,支持中国的维新变法。他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在新加坡历史和华人史上,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足迹。他——就是传奇人物林文庆。
◎多重身份的传奇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同的人、事、物,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折射出不尽相同的光彩。正如人们对于林文庆的认识——他是医生,又是实业家;是儒生,又是革命者……
他获英女皇奖学金而入英国爱丁堡大学求学,是一位手到病除的名医,被尊称为“当代华佗”。
他是改革家,早在1898年便发起剪辫运动,反对吸食鸦片,提倡女子教育,积极改革南洋华侨社会习俗。
他是实业家,开辟了新加坡首家橡胶园,他开办药房、组织银行,创办了“华侨保险有限公司”。
他是革命家,曾营救康有为、协助孙中山营救革命盟友,还曾被孙中山任命为南京临时政府卫生部长、外交部顾问。
他是社会活动家,是海峡殖民地立法会中
第(2/11)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