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章 建国历程

第(2/9)节
葡萄牙殖民者占领。苏丹国王退居宾当岛(今属新加坡)继续抵抗葡萄牙人,其子还分别建立了柔佛和霹雳两个小王国。新加坡成为苏丹人与葡萄牙人交战的地方,相传,这里在战争中遭到极大破坏,后被各方遗弃,房屋损毁沦为丛林。从此,新加坡岛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沉寂于历史长河之中。

    英属时期

    若说新加坡的现代历史,应是从成为英国的贸易站点开始的。1819年,东印度公司官员莱福士“独具慧眼”,力抗重压,将新加坡开辟为新的贸易据点。在渡过了重重障碍的早期危机之后,这个小岛终于纳入英国殖民地范畴,在之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它大力发展自由贸易,吸引外来移民,逐渐从一个沼泽遍布、几被荒弃的渔村,发展成世界著名的港口之一。

    莱福士雕像这尊雕像矗立在莱福士登陆点,1819年,莱福士就是在这里登陆上岸,从此新加坡开始了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从被遗忘到被发掘

    在苏丹王朝没落的200多年间,马六甲海峡一带战乱不断,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相继来到这里,相互抢占殖民地,建立贸易据点。尽管这一带海上活动频繁,但新加坡已处于边缘地位,几乎被人遗忘。19世纪初期,礁石、浅滩和破碎的岛屿使这片海域险象环生,海盗肆虐,战乱频发,令葡萄牙人、荷兰人被迫开辟了其他航道,而这里被完全留给了当地的土著居民。他们在这一带海域游荡,偶尔同过往的船只交换鱼和水果,也会做些打劫的勾当。

    18世纪中晚期,英国即通过东印度公司在苏门答腊的明古连和槟榔屿建立了贸易据点,并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期间,抢占了荷兰在东方的马六甲和爪哇等属地。但随着战争的结束,两国签订条约,英国同意将马六甲和爪哇一带的原属荷兰殖民地归还荷兰。而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东印度公司驻扎官们担心若荷兰完全控制了这片海域,英国将在此无立足之地。因为荷兰在所属殖民地实行高压政策,收取惩罚性关税。

    其中,最坚决的反对者之一就是曾担任爪哇副总督的莱福士。莱福士是东印度公司的官员,也是一位目光长远、超越现实的梦想家。在他的多次努力下,印度大总督允许他在廖内、柔佛或海峡东端建立一个据点,以保护英国经马六甲海峡的商路,但前提是不得与荷兰人发生冲突。

    莱福士得到了原马六甲驻扎官威廉·法夸尔少校的协助,他也不赞成将马六甲地区归还荷兰。经过一番考察,新加坡这个几被遗忘的小岛成为他们选择的对象,因为这里还没有荷兰人驻扎。当时,柔佛帝国(原苏丹小国)四分五裂,许多岛屿被地方酋长控制,新加坡岛便是掌控在酋长天猛公手中的小岛之一。在莱福士到来之前,小岛上仅有居民约1000人,多是当地的土著。天猛公带领着手下在岛上打鱼、采集果子,并充当海盗为生。他们也非常愿意与某个殖民帝国合作,以获得额外的利润。

    莱福士考察这个小岛之后,发现其西南岸全是沼泽,但东北岸土地平实,河口是个天然的港湾,而且地理位置优越,淡水资源丰富,是再理想不过的贸易据点。于是,1819年2月,莱福士在到达这里一个星期之后便与天猛公以及名义上的苏丹(天猛公的女婿)签订了条约,将这里划归东印度公司旗下的站点,当然他们要向天猛公交纳一定数额的年贡。

    这一消息传出后,遭到荷兰人的强烈反对,以及东印度公司董事们和英国当局的指责,他们担心会影响英荷之间的谈判。英方驻槟榔屿的长官向荷兰人保证会制止莱福士的“自作主张”,但莱福士的行为已经在加尔各答引起强烈反响,一些报纸对此表示了欢迎。正因为英方信誓旦旦的保证,所以荷兰人并未采取强硬措施,而在之后英荷之间旷日持久的谈判中,关于是否保留新加坡这个贸易据点的问题也被拖延下来。经过一拖再拖,这个摇篮里的新据点也得以生存下来。

    ◎三年的自力更生

    签订条约之后,莱福士就离开了新加坡,这里留给威廉·法夸尔少校管
第(2/9)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