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最美风景
第(13/17)节
和历史。
◎安条克一世
内姆鲁特山坐落于土耳其东部,距离土耳其第一自然景观地卡帕多西亚有600千米之遥,再加上石像群位于海拔2200多米的高山顶上,故而有机会见识此番奇景的游客并不算多。
那些石像的高度将近10米,许多头部已被移至地面,仅头像的高度也在2米以上,重达数吨。如此巨大的石像为何矗立在高山上?这个问题和2000多年前一个小国国王安条克一世有关。
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东南部的内姆鲁特山,海拔2134米。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率军东征,一路上攻城略地,将大片土地纳入马其顿帝国的版图之中。年轻的帝王梦想成为全世界的主宰者,一方面武力拓疆,另一方面促进民族融合,曾多次命令手下大批军人与被占领区的女性通婚。然而谁也没想到,亚历山大大帝在30多岁即被一场疾病夺去了生命。他死后没过多久,庞大的马其顿帝国便分崩离析,被四大部将瓜分为四大区域。其中一名部将塞琉古创建了塞琉古王朝,当该王朝走向终结,又分裂成数个部落省。公元前163年,托勒密厄斯在其中一个部落省建起了独立王国科马基尼,安条克一世便是这个小王国的第四任统治者。同时,他也是亚历山大大帝促进民族融合时,由希腊人和波斯人结合的后裔。
巨头像
不幸的是,科马基尼王国正处于罗马帝国和安息帝国崛起之时。身处两大强国的夹缝之间,这个弱小的王国一直在艰难维持着并不稳定的独立。更不幸的是,安条克一世又是个妄自尊大缺乏远见的统治者,不光喜欢沉浸在自比天神的妄想中,还时不时地去挑拨安息反抗罗马。结果可想而知,在安条克一世死后仅一个世纪,罗马帝国便不费吹灰之力终结了科马基尼,将其纳入罗马行省。
◎被“斩首”的石像
安条克一世虽然治国无能,却给后世留下了一片惊世古迹。这位国王是个目中无人的自大狂,经常自比天神,妄想死后进入天堂,于是生前便开始在高高的内姆鲁特山上为自己建起一座巨大的陵墓。为何要建在高山上?作为波斯人与希腊人的后代,安条克一世深知希腊众神将山顶作为居所,遂将内姆鲁特山定为神像之家——当然,他把自己的雕像也列入其中。
安条克一世的陵墓可以说是墓室和神庙的组合体。从发掘情况来看,墓室系一处被开凿的山体,上面用数量惊人的碎石块堆砌成圆锥形,圆锥高约50米,底部直径约150米。神庙的主体即是众神灵的巨型石雕。
陵墓的东、西、北三面都建有大型平台。在东部平台上,南北两边较矮的石板上均饰有浮雕。南面浮雕是安条克一世来自马其顿母系方面先祖们的雕像,北面浮雕是他来自父系方面先祖们的雕像,这些雕像的背后都分别刻有各人的名字。东部平台靠近陵墓的地方是神殿最大的看点,这里并排排列着5尊巨型石像,个个高达10米,每一尊石像都代表着好几位神灵。从北面依次数起,第一尊代表着阿波罗、赫尔墨斯等四位神灵;第二尊代表福图纳与丰收女神;第三尊位居正中,代表着众神之王宙斯与其他三位神灵;第四尊是安条克一世本人的石像,显然他把自己也视为天神;第五尊代表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战神阿瑞斯等三位神灵。
西部平台上也摆放着同样的石像,排列顺序亦与东部平台一样,但比东部平台保存得更好一些。留意细看会发现有两处不同:一是母系祖先和父系祖先的摆放位置略有不同;二是安条克一世石像表现的居然是他和众位神灵握手的场面。他既然能把自己视为天神,那么再与天神握手也就不足为奇了。
北部平台用来举行祭祀仪式,可以同时兼顾东西平台两边的状况。它的周围本来建有一道长80米,高3米的围墙,围墙现已坍塌,中间有一条谷底通向山顶的入口。入口处有一石柱,石柱上雕有老鹰,显然是整座陵墓的守护神。
需要强调的是,陵墓中的巨大石像并非完好无损,而是头部与身体部分完全分
第(13/17)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