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章 印象沙特阿拉伯

第(4/20)节
最大的半岛,它东临波斯湾、阿曼湾,南临亚丁湾和阿拉伯海,西傍红海与非洲大陆相望,北面与叙利亚沙漠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接壤——即著名的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半岛的海滨

    地质学家认为,阿拉伯半岛是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天然延续,最初,地中海和印度洋之间的大陆相连在一起,后来发生了地壳大变动,陆地中间陷落成为红海。红海把亚非大陆截然分开,红海东边的一块土地形成了一个酷似长筒靴形的大半岛——阿拉伯半岛,总面积32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与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并称亚洲三大半岛。

    古老的平坦台地式高原,使阿拉伯半岛全境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在阿曼境内再隆起,中间是广阔的占去半岛大部分面积的沙漠地带,较大的沙漠自北向南依次为大内夫得沙漠、代赫纳沙漠和鲁卜哈利沙漠,其中以鲁卜哈利沙漠面积最大,达65万平方千米,因此有“沙漠半岛”之称。北回归线横贯其中,气候干热,大陆性强,属热带荒漠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0c以上,绝对最高气温可达50c~55c,为世界最热、少有的干旱地区之一。这里年降雨量除个别地区外,一般都不超过200毫米。降雨量最少的是沙漠地带,有时连续几年也很难碰上一次降雨,炎热而干燥。整个半岛没有一条常年流水的河道,适宜耕作的土地异常匮乏。仅在沿海平原和内陆地势低洼及地下水位较高处,才分布有狭窄或零星的绿洲,适宜灌溉农作物。这些镶嵌在浩瀚沙漠中的点点绿洲,为半岛的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所需。

    数千年以前,就有人在这些绿洲上从事农耕。如:古代称之为“幸福地区”的半岛西南的也门,曾为人类创造出高度的文明。东海岸的哈萨、南海岸的哈德拉毛,以及西海岸沿红海一带,有丰富的物产,如小麦、大麦、玉米、高粱、谷子和豆类等,丰饶的草原牧场喂养着骆驼、马、绵羊、山羊、骡、驴等家畜。对于半岛的游牧民来说,骆驼尤为宝贵,运输、贸易,乃至生存都离不开它。新娘的彩礼、罪犯的赎罪金、富人的财产,都以骆驼为计算单位。驼乳可以解渴,驼肉可以充饥,驼皮可以做衣,驼毛可以织帐篷,驼粪可以做燃料,驼尿可以做药,骆驼一身都是宝,以至于游牧民都喜欢自称“驼民”。

    在阿拉伯半岛波斯湾沿岸未发现石油以前,世界上的穆斯林一致认为,阿拉伯半岛是伊斯兰的摇篮、穆斯林力量的源泉,只有穆罕默德才能使阿拉伯世界屹立不倒。即使在被发现石油之后,他们仍然这样认为:倘若没有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岛就像一幅没有色彩的图画,或者一具没有灵魂的肉体。那么,在先知穆罕默德诞生之前,阿拉伯半岛是如何的呢?它与沙特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呢?

    ◎源远流长的历史联系

    阿拉伯半岛是沙特阿拉伯的诞生地,也是历代沙特王朝遵奉的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历史上,早期和现代沙特王国无论是在种族与宗教,还是在文化与传统等方面都同古代的阿拉伯半岛有着久远的内在联系。要了解沙特王国,先要认识和了解阿拉伯半岛的历史。

    阿拉伯半岛是闪族(see,亦译闪米特人)的发祥地,阿拉伯人属于闪族。据史料记载,“阿拉伯”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853年亚述人的碑文中;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公元前484年~前425年)及其以后的希腊、罗马史学者,用“阿拉伯”或“阿拉比亚人”泛指整个半岛的居民;半岛居民自己使用阿拉伯人的称谓始见于公元前后半岛南部的古代碑刻中。从公元前8世纪起,在阿拉伯半岛的南部和北部曾相继出现了一些早期的阿拉伯国家,如南部的麦因、赛伯邑王国、希木叶尔王国,北部的奈伯特王国、巴尔米拉王国等等。这些王国衰落之后,自公元6世纪末叶起,阿拉伯半岛的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逐渐转向汉志地区。汉志的三座城市麦加、塔伊夫和麦地那在那时十分繁荣,商业发达。

    在伊斯兰教兴起以前,汉志的阿拉伯人信奉多种宗教,比如拜物教和其他外来宗教。公元570
第(4/20)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