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印象伊朗
第(2/21)节
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希波战争以后,阿契美尼德王朝由盛转衰。公元前334~公元前330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侵,并征服了波斯全境,阿契美尼德王朝走向终结,马其顿帝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然而好景不长,亚历山大去世不久,庞大的马其顿帝国即告瓦解,部将塞琉古夺得大部分疆域,并以叙利亚为中心建起了塞琉古国,伊朗由此进入塞琉王朝。
塞琉王朝并没有持续多久又被帕尔尼部族攻灭,帕尔尼部族建起了安息王朝。当安息王朝衰落下去,萨珊王朝再度兴起。这个王朝将版图继续向东扩张至印度河中上游,创造了古代伊朗最辉煌的时期。
然而,战争从未远离这片土地。罗马人的入侵、封建势力的割据、人民起义与中亚游牧部落令萨珊王朝在7世纪中期黯然落幕。在7世纪中期至15世纪的几百年里,伊朗战事不断。相继进入阿拉伯人、突厥人与蒙古人的统治之下。先是阿拉伯人占领全境,将其强行划入阿拉伯帝国版图,接着塞尔柱突厥人、花剌子模的铁蹄践踏而过。等到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雄起,伊朗又成为他马鞭下的伊儿汗国。伊儿汗国走向衰落时,帖木儿大军又席卷而过,战火瞬间弥漫伊朗全境。
直到16世纪萨法维王朝崛起,这片土地终于迎来喘息的时候。在其后的两个多世纪里,伊斯兰教被尊为国教,伊斯法罕等一批古城活力重现,联通了亚欧四方贸易。伊朗整个国家变得日渐强盛,帝国版图也在迅速扩张。
从18世纪到19世纪后半叶,阿夫沙尔王朝、恺加王朝相继登台。在历代诸王的统治之下,伊朗的城市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马什哈德、德黑兰迅速崛起。但在19世纪后半叶,随着欧洲列强的侵入,伊朗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巴列维王朝乘势而起,并于1935年将国名改为伊朗。
居鲁士大帝陵墓陵墓位于设拉子东北部约130千米处,修建于公元前530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米底人和波斯人石雕
波斯波利斯遗址古建筑物上的浮雕。米底人生活在古代亚洲西部(今伊朗西北部),与波斯人有血缘关系,从大约公元前550年之后逐渐与波斯人融为一体。波斯波利斯雕刻上的米底人和波斯人很好区分,他们的服饰不一样,米底人头戴圆帽,脚上穿靴。
1979年,伊斯兰革命运动爆发,仅仅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巴列维王朝走向覆灭,宗教领袖霍梅尼接管政权成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推行政教合一
几千年的发展史令伊朗蜕变成为一个多民族的伊斯兰国家。据最新统计,伊朗全国总人口约有七八千万,境内分布着波斯、阿塞拜疆、库尔德、吉兰、俾路支、阿拉伯及土库曼等多个民族,其中波斯人占一多半。在这个国家,波斯语是官方语言,伊斯兰教为国教,大多数居民都信奉伊斯兰教,其中又有大多数人为什叶派教徒,只有少数人为逊尼派教徒。
其实早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大部分伊朗人都信奉琐罗亚斯德教,即祆教或拜火教。到了萨珊王朝时期,该教被尊为国教。7世纪前后,当伊斯兰教传入伊朗,琐罗亚斯德教的教徒转而皈依伊斯兰教。在其后的发展时期,伊斯兰教又出现不少新的教派,许多民众成为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信仰者,伊朗也由此成为世界上拥有伊斯兰教什叶派教徒人数最多的国家。不过,伊朗宪法也承认另外三种宗教,即基督教、犹太教和琐罗亚斯德教,只是这三种宗教的信仰者在国内是极少数群体。
波斯波利斯石雕
身为宗教国家,伊朗在政治体制方面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权统治高于一切。1979年,伊斯兰革命运动以后,伊朗出台了第一部宪法。1989年,伊朗对宪法进行部分修改,突出伊斯兰信仰、体制、教规、共和制及最高领袖的绝对权力不容更改。
在行政权方面,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可连任一届。
第(2/21)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