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璀璨的文明
第(2/20)节
埃及壁画及象形文字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象形文字和它的衍生文字因为各种原因被改变。公元640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后甚至下令取缔埃及境内所有的语言文字,导致科普特语也逐渐被阿拉伯语代替,在16世纪濒于灭绝。而真正的象形文字早在4世纪就已经完全灭绝。即便如此,象形文字带来的影响却一直延续着,腓尼基人借鉴它创造了腓尼基字母,希腊人在腓尼基字母基础上加入元音字母,形成希腊字母。后来,罗马人又在希腊字母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为西方各国字母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象形文字解密
从外部特征来看,象形文字既是一种表意文字,也是一种表音文字。同时,和其他语言一样,象形文字也存在着大量非规则形式,风俗、宗教信仰、习惯性写法也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从希腊和罗马统治埃及开始,统治者就非常赞赏那些用象形文字镌刻的铭文,并致力于解读象形文字的含义。罗马皇帝曾经将许多埃及方尖碑运送到罗马,竖立在广场之中,大力研读。埃及学者赫拉波罗在5世纪时也开始研究象形文字,并用科普特语撰写了《象形文字》一书,对埃及象形文字提出了许多见解,对后世的释读者产生深远影响。
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在大力提倡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同时,也关注了埃及文明,很多学者都来到埃及收集铭文,让赫拉波罗之后沉寂了1000多年的象形文字解读又出现了热潮,其中最著名的释读者便是罗马大学教授、神父阿塔纳西乌斯·基歇尔,他在1636年出版《科普特语和埃及语的先驱》,为象形文字和科普特语研究释读奠定了基础。
1762年,法国学者巴斯勒密指出,象形文字中用椭圆形圈起来的是国王名字。1785年,另一位法国东方学家奎尼丝试图证明中国古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具有同一性,属于同一语言系统,这都是向着正确释读象形文字迈出的脚步。而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对埃及古迹十分欣赏,带去了175名各类专家、学者组成的科技团,责令他们收集、整理和研究埃及文物古迹。1799年7月,法军在尼罗河口西端修筑战壕时发现了写着3种不同文字的罗塞塔石碑,引起了语言学家的重视。他们首先解读了石碑下方希腊文内容,然后通过对照解读了石碑上端的古埃及象形文字。
罗塞塔石碑的出现是古埃及象形文字研究的重大突破,轰动了整个欧洲。英国科学家、语言学家托马斯·杨通过对世俗体文字划分成组,让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成为成功释读象形文字的关键。
象形文字最后的成功释读是由法国学者商博良完成的,他从小便对埃及学有浓厚兴趣,钻研了古代语言、古代史和科普特文之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研究,得出了象形文字既是一种表音文字,也是一种表意文字的结论。字真正的释读者,1822年,他在巴黎科学院的学术会议上宣读了自己的论文,就象形文字释读进行了专题报告,这一天也是埃及学这一新兴学科的诞生日。自这一日起,对埃及文明、象形文字的研究真正呈现出科学性、体系性的推进。
在人类文字形成的过程中,埃及象形文字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记录了埃及的古代文明,更对现代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阿努比斯和象形文字。阿努比斯是埃及导引亡灵之神,长着狼头人身。
史上最早的太阳历
从事生产活动的人们必须知道天时,从人类有了农业与游牧生活开始,便试着制定历法。古埃及人利用自己的智慧,根据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开始了天文学的研究,并且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尼罗河的启迪
早在公元前3000年之前,古埃及人为了安排农事,就开始研究尼罗河涨落和天象之间的关系。每年的6月15日,尼罗河泛滥的第一个洪峰就会达到孟斐斯。与此同时,在尼罗河下游,早晨可以看到天狼星与太阳在东方地平线
第(2/20)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