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凡尘的神迹
第(15/20)节
阿布辛贝勒大神庙大列柱室中的拉美西斯二世巨大神像。
阿布辛贝勒小神庙中的壁画:创世神卜塔(tah)和拉美西斯二世。
在入口处上方的太阳神壁龛之中,太阳神阿蒙拉的头部是鹰的装饰,上方也雕刻着一排狒狒正抬起爪子,似乎是在朝着太阳欢呼,象征着太阳神永远守护着法老。
从大门直通神庙的石窟大殿,大殿按照神庙传统呈现为庭院形态,左右各有4根方柱,穿着礼服的法老巨型雕像就靠在方柱前,这象征着法老在祭祀死亡中将得到再生。在大殿的顶棚上,雕刻着圆盘形的双翼太阳,四周的墙上和石柱上也刻满了浮雕和铭文。
神庙之中最神圣的地方就是圣殿,这里用花岗岩做底座,安置着法老和神的雕像。圣殿的内部石柱不仅粗大而且密集,越往里顶棚就越低,而地面则会渐渐升高,空间从室外逐渐过渡到室内,越来越封闭。离柱廊越远,内部空间越黑暗,从窗户和屋顶缝隙中进入的微弱光线更增加了神庙的神秘感。
埃及神庙大多通过屋顶的高差形成高侧窗采光,用石条做屋顶和屋梁,所采用的石柱都尺寸较大。古王国时期的方柱都是原始抽象四棱柱,既没有柱基,也没有柱冠。随着雕刻技艺的提升,发展出了八棱和十六棱的柱子,也出现了圆形、低矮的柱基和柱冠。到了晚期时代,柱头的形式受到了自然的启示,雕刻的技能也更加发达、变化多端,有莲花,有纸莎草花,也有棕榈叶的形状。浮雕细致精巧、雕刻精确,让建筑也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特色鲜明。所有植物形状的圆柱都有具体的象征意义,它们和神庙一起代表着“宇宙”,并且暗示神的永恒存在与万能。即便在同一个庙宇之中,甚至在同一个序列里,柱顶的主题都会有所变化,但是在整体视觉上却保持了和谐与统一。
阿布辛贝勒神庙里的空间装饰丰富,以浮雕和绘画为主。不管是门墙、围墙,还是大殿的内墙面,都有很多浮雕。这些浮雕装饰主要讲述了法老一生的功绩,描绘了他远征各地、狩猎、宿营、攻克堡垒和激战的场面,还有一些浮雕表现了法老满载着战利品回到埃及,受到民众们热烈欢迎的场面,题材丰富、构图多变,而且激动人心。所有的神庙浮雕都保持着传统倾向,形象也都是理想化的,法老的形象在所有的构图之中都占据着主要的地位,他既可以被描绘成百万雄师的领袖,驾驭着战车,也可以是在沙漠中狩猎,私人护卫分布在他身周。这些场面都是赞颂法老以神之子的身份威震四方,并且祝福他在享受冥土之上的权力和幸福。
神庙中的绘画与浮雕都表现出了精确的技术性和真实的激动人心的现实性。古埃及艺术的现实性倾向并不是用写生的方法,而是刻画生物或者物品最重要的特征,具有深刻的民间基础,是在描绘埃及人民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代埃及修造阿布辛贝勒神庙的工匠艺术家以自然而平衡的方法让所有的场景都充满了生命力,从不会让人感觉拥挤或呆板,不管是人像还是动物,抑或是文字,都设定好了框格,绝不会逾越自己所分配的位置。
以阿布辛贝勒神庙为代表的古埃及神庙,不仅记录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更对现代艺术带来了启迪,是世界古文明重要的遗产,对后人有着语言难以描述的魅力。即使是在几千年之后,全世界的人们依旧可以从古埃及的文化之中寻找到满足,这也是古埃及文明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经过几千年的风吹日晒,阿布辛贝勒神庙也有部分损毁,但法老以及诸神在埃及人民的心目中永存。
方尖碑:崇拜太阳的纪念碑
著名的西方史学家希罗多德曾经这样评价埃及文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够形容的巨大业绩。在诸多埃及瑰丽的文化遗产之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除了巍峨的金字塔,还有高耸秀美的方尖碑。它们一个在尼罗河的西岸,一个在尼罗河的东岸,见证着埃及文明在数千年之中的兴衰起落。
◎太阳神崇拜
第(15/20)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