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章 风云变迁

第(5/7)节
了自己的丈夫彼得三世后登上皇位,此前六任沙皇都难以控制国内局势。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女皇在内政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她将枢密院分为六大院,自己直接主持三个强力院,即陆军院、海军院与外交院。接着推行二级(省、县)管理体制,由沙皇直接任命省长与监督省长的总督。而后,她又颁布法令,明确表示贵族特权阶层不承担任何国家义务,除了图谋反对沙皇的罪名外,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和处罚。

    1812年,由于补给跟不上,俄国的严寒也是法军从未经历过的,眼见胜利无望,拿破仑的残余部队不得不从贝尔齐纳河撤退。

    在她执政的34年里,俄国实现了大幅度的领土扩张。18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日渐式微,俄国对其发动了两次战争,侵入克里木半岛在内的黑海北岸广大地区,接着又伙同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占领了立陶宛、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的大部分土地,使格鲁吉亚也沦为附庸国。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叶卡捷琳娜二世推动俄国积极参与欧洲君主国事务,在俄国历史上开创了干涉欧洲革命的先例,使俄国成为“欧洲宪兵”。

    在这位女皇的统治下,俄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她本人也成为俄国人心目中仅次于彼得大帝的一代英主,被尊称为“叶卡捷琳娜大帝”。

    ◎进入王朝末期

    进入19世纪,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不可避免地参与进了拿破仑发起的战争。1812年6月,拿破仑一世率领60万大军侵略俄国,面对两倍于己的侵略军,罗曼诺夫王朝实行焦土政策,致使法军无力补给,再加上俄国的寒冷冬天又给了法军灾难性的一击,这支庞大的侵略军遭遇惨败,最后只有不到3万人回国,俄军则一路追击至巴黎城下——统率俄军取得胜利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视为欧洲的救世主。

    亚历山大一世最大的功绩就在于打败了拿破仑,但在他统治后期,俄罗斯帝国却呈现衰败之势。尤其到了暴君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国内物价飞涨,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农奴运动此起彼伏。亚历山大二世在位时全力改革,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然而当亚历山大三世继位后,改革的危机开始频频显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俄国国内又于1917年3月(俄历二月)掀起推翻沙皇制度的二月革命,在风雨中飘摇的罗曼诺夫王朝经受了最后一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宣布退位,后来与其他皇室成员一起被枪决——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终于走到了尽头。

    亚历山大一世画像

    苏联时期

    1917年的二月革命以后,俄国的沙皇专制体制被推翻,资产阶级成立了临时政府。同年11月(俄历十月),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又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自此成立,并于1918年将首都从圣彼得堡迁至莫斯科。

    ◎国内运动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虽然苏维埃掌握了国家政权,但在1918~1921年间,仍然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内战。内战结束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于1922年正式成立。该联盟当时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后来又扩至15个国家。

    这时候,苏联内部和苏维埃的权力中心形成了以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斯大林为标志的局面,斯大林掌握了关键权力。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接任党内领导职务,成了苏联的最高领袖。

    “二战”时苏联的坦克和步兵

    此后的一段时期,苏联展开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国民经济开始逐步恢复。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在对待新经济政策、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以及世界革命形势等问题上,苏联内部产生尖锐的分歧,随即在全国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肃反运动。

    更不幸的是,德国的希特勒悄悄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按钮。在20世纪40
第(5/7)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