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吉尔吉斯斯坦
第(9/10)节
语言推向全世界。他坚持用吉尔吉斯语和俄语写作,为吉尔吉斯文学进入世界文坛奠定了基础。
居中右手打手势的人是钦吉斯·艾特玛托夫
◎著名作家与称职外交官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的童年经历较为坎坷。他的父亲是吉尔吉斯第一代苏维埃共产党员,但在20世纪30年代遭到迫害。丧父后,钦吉斯·艾特玛托夫的生活陷入困顿。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大批吉尔吉斯人赶赴莫斯科前线参加战斗。在纷乱战局中,钦吉斯·艾特玛托夫一度被迫辍学。“二战”结束后,他先后在吉尔吉斯农学院和高尔基文学院学习。
少年时期的生活丰富了钦吉斯·艾特玛托夫的阅历,高尔基文学院的进修奠定了他的文学根基,自24岁起,钦吉斯·艾特玛托夫开始陆续发表作品并很快小有名气。他一反当时流行的战争文学和伤痕文学,着重描写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他对景物的描写十分传神,在他笔下,山川草木似乎都有了灵气,成为烘托故事气氛的良好“道具”。1962年,他的小说集《草原和群山的故事》获得了苏联最高文学奖列宁奖。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一生笔耕不辍,他坚持双语写作,注重表现人道主义精神和真善美的高尚品格,将吉尔吉斯文学和苏联文学推向了世界。写作的同时,他还担任着外交官的重要职务。
苏联解体前,钦吉斯·艾特玛托夫是苏联总统委员会的委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又任命钦吉斯·艾特玛托夫为俄罗斯驻卢森堡大使。其后,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将驻比利时大使的职务交给钦吉斯·艾特玛托夫,还让他兼任国家驻欧洲共同体和北约代表的重职。终其一生,钦吉斯·艾特玛托夫一直深得俄罗斯政府和吉尔吉斯斯坦政府的信任,是一位相当称职的外交官。
◎艾特玛托夫式的忧伤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的作品生活气息浓郁,他擅于描写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中的强烈情感,通过温情的景色描写和浪漫主义抒情者感同身受。
他的代表作《断头台》中,别出心裁地将母狼阿克巴拉设计成贯穿全篇的艺术形象,通过主人公阿夫季、波士顿与母狼之间发生的故事,借助悲剧性的结尾,对人与社会、自然、历史等社会问题提出关注和反思。
在他另一脍炙人口的名作《白轮船》中,讲述了被父母遗弃的吉尔吉斯小男孩和长角鹿的故事。书中诗歌般的语言,悲剧性的结局,使作品通篇充满了“艾特玛托夫式的忧伤”,触动人们心中最柔软、最脆弱的心弦,让人们在悲伤后反思生活,深刻思索作者所要表达的社会问题。
杰出统帅伏龙芝
米哈依尔·瓦西里耶维奇·伏龙芝,苏联时期吉尔吉斯籍著名将军。他出生于吉尔吉斯的比什凯克市,性格坚毅,聪敏好学。少年时,伏龙芝即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工作,表现出杰出的领导才能。在十月革命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在军队指挥和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他的很多军事理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位于首都比什凯克市的伏龙芝雕像
◎西伯利亚的“军事科学院”
1904年,19岁的伏龙芝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彼得堡工学院。入学不久,因从事革命活动,伏龙芝被学校开除。同年,伏龙芝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正式开始了革命生涯。在革命队伍中,伏龙芝很快展现出他的统帅才能。1905年,他领导了伊万诺沃一沃兹涅先斯克工人运动,在莫斯科武装起义中带领工人赤卫队英勇战斗。
伏龙芝的杰出表现受到领导层的注意。1906年,伏龙芝见到列宁,并在与列宁的长谈中受益匪浅,开始一边进行革命斗争一边钻研军事著作。不幸的是,不久,伏龙芝被沙皇政府逮捕,流放到西伯利亚做苦役。流放期间,伏龙芝想尽办法继续进行革命。他成立专门研究军事问题的小组,在住所向志同道合的人们传授军事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流放地的同志戏称伏龙芝的居所为“军事科学院”。
在同志们
第(9/10)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