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章 吉尔吉斯斯坦

第(4/10)节
等传统活动,尽显草原儿女的风采。和中国春节必不可少的饺子一样,过纳乌鲁斯节,纳乌鲁斯粥必不可少。这种粥品混合了大米、面粉、黄油、蜂蜜、牛奶、肉、盐七种食材,分别象征着“快乐、吉祥、健康、富贵、如意、幸福和成功”。

    ◎传统饮食

    传统的吉尔吉斯音乐演奏

    吉尔吉斯斯坦的少年儿童

    和大多草原民族类似,吉尔吉斯人以牛奶和肉类为主食。游牧生活转为定居生活后,粮食制品逐渐丰富了人们的餐桌。

    吉尔吉斯人宴客时,以羊肉为主,牛、马和骆驼肉也是他们的常见肉品。此外,产于山地的牦牛肉也颇受吉尔吉斯人的青睐。吉尔吉斯人习惯贮存干奶食品,如奶酪、黄油、乳皮等,以备待客和自用。馕饼是吉尔吉斯人最常制作的面食,馕的做法很多,有的用发酵面团直接揉饼烤制,有的加入奶油、鸡蛋制成薄饼,还有的在其中包裹肉馅或黄油。

    吉尔吉斯人热情好客,他们信奉“来客是福”,对客人总是竭尽所能地招待。不过,在吉尔吉斯人家做客时,要严格遵守他们的风俗习惯,比如不用左手抓菜,必须从自己盘子中取肉吃,借用主人的刀子割肉,送还时刀尖上要带着一块肉,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进餐前和用餐后,无论主人和客人,都不能走出房屋洗手,而是由主人家的男孩提着水壶为进餐的人及餐后的人浇水净手。

    随着时代的进步,吉尔吉斯人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日趋欧洲化、现代化,只有在村庄,还可以感受到传统饮食文化的浓厚氛围。

    ◎诞子趣习

    在吉尔吉斯斯坦,妇女诞育子女被视为神圣的、重要的事情。女子怀孕后,家中长辈会制作护身符和避邪物为孕妇随身佩戴。护身符上,刻有《古兰经》部分经文,避邪物多用熊爪和鹰爪的指甲制成。吉尔吉斯人坚信,护身符和避邪物可以保佑孕妇不受邪魔鬼怪的侵害。

    临盆之际,产房内燃起火炉,火苗昼夜不息。房内放有荷枪实弹的火枪和锋利的刀具,刀锋向外,火枪高悬,保佑产妇顺利诞下子女。新生儿出世后,要吸吮奶油,穿上“狗褂”。所谓狗褂,是新生儿家人向几位多子多寿的老人讨来内衣,用内衣碎布缝成新生儿穿的小褂,小褂制成后,先让小狗穿过后,才能让新生儿穿上。据说,这样可以让婴儿福寿绵长。

    国家历史博物馆

    ◎搅拌马奶酒的棒子:比什凯克的美丽传说

    在吉尔吉斯语中,比什凯克的意思为“搅拌马奶酒的棒子”。马奶酒是吉尔吉斯民族喜好的饮料,它由马奶发酵制成,被称为库米孜、忽迷思,俗称马奶子。制作这种饮料时,需以大量新鲜马奶作为原料,将马奶倒入皮囊中,用棍棒搅拌。搅拌马奶的棍棒是特制的,下粗上细,内里中空,下端粗如人头。吉尔吉斯人使用棍棒用力拍打、搅拌马奶。起初,马奶被搅拌得泛起泡沫,开始变酸发酵,再继续搅拌直到马奶中析出奶油。到了这一步,散发出微微辣味的马奶酒就做好了。对于吉尔吉斯人来说,有多喜爱马奶酒,搅拌马奶酒的特制棍棒就有多重要。不过,首都城市为什么会叫作“搅拌马奶酒的棒子”呢?关于这个地名,一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游牧部落散居生活的时期,各个部落间经常爆发战争。比什凯克所在地居住的部落被另一个强大部落攻击,部落居民纷纷逃向山间。一位孕妇因忘记携带自家搅拌马奶酒的棒子又重新返回家中,精神紧张和奔波劳碌使她提前生产,生下了一个男孩,男孩由此得名“比什凯克”。这个男孩长大后,成为部落中最勇敢的骑士,去世后被安葬在他出生的地方,这里就被命名为“比什凯克”。

    传说是否真实已不可考,但比什凯克的美丽是真实可见的。城中河流纵横,绿树成荫,处处可见广场、公园、果园,是一座风景宜人的绿色都市。

    阿拉图广场

    原名“列宁广场”,1991年改为今名。每天黄昏时分,广场上会举行降旗仪式。

    ◎阿拉图广
第(4/10)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