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乌兹别克斯坦
第(16/18)节
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成为继成吉思汗之后的又一草原霸主。
帖木儿头部复原像
◎王图霸业:所向披靡的铁血生涯
帖木儿,蒙古巴鲁剌思部人,同时,他的体内也流淌着纯正的突厥血统。在他出生并成长的14世纪中叶,中亚草原尚处于成吉思汗嫡系后裔察合台汗国的统治中。帖木儿青年时期,先后迎娶了察合台后王哈赞汗的女儿和皇室宗室公主塔瓦卡勒,成为成吉思汗一族的女婿,获得“皇亲国戚”的尊贵身份。因此,《明史》中曾以“撒马尔罕酋长驸马”来记述帖木儿的事迹。
韬略出众的帖木儿很快掌握了察合台汗国的实权,经过数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摄政生活,帖木儿果断出手,废除察合台汗国最后一位汗王,开创了帖木儿王朝。帖木儿一跃而成王朝的开国君王。
帖木儿率大军打败埃及国王法拉吉的军队
帖木儿在撒马尔罕的花园里举行宴会
帖木儿在位的几十年间,大多数时间都在战场上度过。他东征西讨,统一了中亚草原,帝国疆域扩展到印度、奥斯曼帝国,版图囊括了里海、小亚细亚、伊朗、阿富汗等地区。帖木儿骁勇多智,征伐过程中所向披靡,安定了中亚和小亚细亚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但是,他经常展开大规模屠杀,无数城市在军队的铁蹄下化为废墟,残酷程度和破坏力度不亚于成吉思汗西征。帖木儿对待降民的手段极为残酷。他杀人如麻,曾经以头颅为砖,在攻克的城市四周筑起高塔彰显胜利,残暴程度让人不忍卒闻。
1405年,年近古稀的帖木儿仍然心有未足,他不再遵守与中国明朝订立的盟约,亲自率领数十万兵马向明朝进军。行进途中,时年69岁的帖木儿突染重病,不治身亡,以金戈铁马为自己的传奇人生画上了句号。
◎帝国崛起:安邦抚民的治国良策
帖木儿成长于马背和军旅,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他聪颖好学,长期征战中不忘勤奋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帖木儿棋艺高明,在历史、医药、天文学和宗教学上均有着很深的造诣。每攻破一座城池,帖木儿对当地的学者、艺术家及能工巧匠都十分尊重,将他们送往首都撒马尔罕,让他们为帖木儿帝国贡献才智。
帖木儿不仅拥有出类拔萃的军事才干,还是一位眼光独到的政治家。在他的治理下,帖木儿帝国日益稳定富强,呈现出繁荣安定的局面。他采用“封建采邑制”,把土地分封给亲族贵戚。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没有任人唯亲,而是让各地原来的统治者依然保持统治地位,便于治理当地政务。帝国初建时,这项举措快速稳定了局面,加快了帝国实质上的统一。
为提高行政效率,帖木儿在以首都撒马尔罕为中心,直达四方边境的路线上,设置了许多驿站。驿站中备有马匹,做到马停人不停,大大提高了使者传送公文或信件的效率。帖木儿重视化,鼓励化的重视,带动了帝国各地文化事业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著名学者、艺术家、诗人,使中亚文化发展达到巅峰。
◎古尔-埃米尔陵园:神秘华美的长眠之所
帖木儿在位时期,非常注重首都的城市建设工程。他将各地能工巧匠集中于撒马尔罕一城,使撒马尔罕的每栋建筑都成为多民族联手共创的精品。古尔一埃米尔陵园即其中的代表作品。
从外观看,古尔一埃米尔陵园是典型的伊斯兰陵墓建筑,穹顶部分端庄肃穆。仔细观察会发现,陵园穹顶居然分为内外两层。在陵园八角形的外墙体上,建有一圈敦实的鼓座,这圈鼓座正是托起内外穹顶的“地基”。外穹顶坐落在鼓座上端,通体包裹着色泽艳丽的浅蓝色琉璃砖。琉璃砖下,隐约可见组成外穹顶的圆形对顶棱线。内穹顶与鼓座底部连接,高约20米,与30多米高的外穹顶之间形成一方空隙,显得整座穹顶分外高大圆硕。陵墓外墙,彩色琉璃砖镶嵌成栩栩如生的壁画,在阳光的映照下,壁画流光溢彩,灵动非凡。墓门和栏杆采用中国式木雕手法,极尽精巧。
陵墓内,除帖木儿
第(16/18)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