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55节

第(2/4)节
候并不难,而且施肥也不像油菜籽那样,长大了就不方便,卫靖泽家的玉米在完全成熟之前,就被掰过好多回,家里要做玉米炖排骨了,饭店里要用之类的,这大概就用掉了一两亩的玉米,老汉长在傍晚趁着太阳下山还未天黑的时候去剁玉米杆,这个给牛做宵夜还是很不错的。

    等到卫靖泽开始收玉米的时候,玉米就老了,只能给猪牛鸡之类的做饲料,或者是磨成粉做玉米粉,人才能吃得下。

    玉米是一种很高产的作物,只有十多亩,却能够让猪吃上大半年了,跟红薯简直有的一拼,卫靖泽也喜欢这种闷声发大财的作物。

    卫靖泽要开始收玉米了,大家也是有些蠢蠢欲动:“我们跟着你一起去玉米地玩玩吧!”

    卫靖泽满脸不赞同:“玉米地哪里是玩的地方啊?要玩哪里不能玩?”

    旁边的人急忙打圆场说:“是他不会说话,当然不是玩,是去帮你的忙呢!帮你掰玉米,收拾玉米秸秆!”

    玉米秸秆还好,收割机也能够收,开过去一趟,玉米秸秆就都能够砍倒了,还能直接给捆成捆,但是掰玉米还是要人工掰才行的。

    卫靖泽知道这些人哪里会干活,就算真是有心帮忙,那也是帮不上多少的,原因很简单,这些人不是干农活的料,像卫靖泽自己,也是学了一年才算有模有样了,但是田里地里到了什么事儿要干什么,也需要老汉来把握,免得误了农时。这些客人们,平时在家里吃吃喝喝上山下河玩玩就算了,地里干活,恐怕还真不行。

    单景峰麻利的将自己打扮好,说:“小泽叔,我跟你去!”

    “你今天不跟你学农叔叔去看动物了?”

    这家伙可是李学农的跟屁虫啊!他的暑假日记简直就是一本养殖技术大全,全是李学农给他讲的农业知识,里面最多的话就是“学农叔叔说”,估计老师翻开他的日记,满眼都是这几个字。单泽源还开玩笑说,他儿子的日记就是课堂笔记。

    单景峰说:“学农叔叔今天有自己的事儿,我不好跟着他。”

    这孩子卫靖泽还是觉得很难得的,一点都不娇气,做什么都很认真,而且不怕脏不怕累,跟卫靖泽那个表弟绝对是形成最鲜明的对比的。

    “那行,你跟我去吧,要是累了,你就到阴凉的地方歇会儿,要多喝水,记得吗?”

    单景峰乖乖的点头。

    其他的人就一定要跟上了,卫靖泽想着,反正是他们自己自找苦吃,如果受不了了,到时候再回来就是了,于是也点了头,让想去的人都去。

    为了照顾大家,卫靖泽还是尽量选在凉快一些的早上和晚上去干活的,大中午的时候,卫靖泽自己也要躲闲休息呢!

    跟江延宗打了招呼,卫靖泽就带着大家去收玉米了。

    玉米地旁边是一片西瓜地,此时西瓜地虽然还有不少西瓜,但是已经很久没有给瓜进行过授粉的卫靖泽很清楚,这也是西瓜地的最后一批西瓜了,过些天,西瓜也不能对外卖了,只能够满足自家人的需求了。

    不出卫靖泽所料,不少人在干了一会儿之后,就觉得热得不行了,玉米叶子的边缘会让他们觉得火辣辣的不说,连凹凸不平的地面都让他们觉得有些难适应,地上的草也让他们觉得绊手绊脚的,忙活了好一会儿才摘了几个玉米,主要是没掌握好掰玉米的技巧,有时候还会把玉米杆子掰折了。

    看着大家花样百出的意外,卫靖泽觉得十分好笑。

    有些人,就是没法靠这个吃饭,所以干这个活儿也干不利索的。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有些人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便陆陆续续回去了,都要感叹一下,干农活不容易啊!

    卫靖泽十分赞同,干农活当然很不容易了!不然为什么现在的人都喜欢往城里跑啊?

    最后只剩下几个人帮着卫靖泽干活。

    掰了玉米就装在箩筐里,卫靖泽用三轮车拉回家,晒在屋前自家水泥地上,晒干了的玉米还要掰下玉米粒,才好保存。

   
第(2/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