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节
第(3/4)节
,说:“今年的稻子都长得不错,当然还是像以前的价格收购。”
市场价每年都会变,官方的收购价也都会有些区别,所以大家担心江延宗这边也是如此。
江延宗收稻子的价格高,但打成米卖出去的价格更高,完全有不少赚的。
打听到了谷子价格的村民们十分欢喜,根据去年晚稻的收获情况,可以确定今年还能赚一笔呢!
整个叉水村都喜气洋洋。
江延宗以三百元每担的价格收购谷子的事儿,并不是什么秘密,去年就已经传了出去了,今年,就有不少人打电话来,问江延宗收谷子的情况。
江延宗不喜欢这种电话,而且很多地方的乡音他又听不大懂,就让卫靖泽接电话,卫靖泽解释,人家只收无公害的水稻,打过药用过肥料的都不要,外村的村民都失望不已,他们的稻子卖出去,能有一百五十块一担的价格,都要高兴得不行了。
这确实是只有叉水村才有的好处啊!连一直都是最富有的大泥湾,也比不上叉水村来钱快。
当然也有亲戚来问这个事儿,卫靖泽不得不一一应付,好事儿大家都盼着落到自己的头上,只可惜没有卫靖泽,这事儿是完全不成的。
卫靖泽家也排在挺前面的,依旧不过是两天的功夫,就收割了所有的稻子,屋里屋外都摊开晾着,不能让刚收回来的稻子直接堆在一起。
让开收割机的师傅们印象最深的,除了叉水村的水稻价格高的让人眼红之外,还有卫靖泽家吃饭的时候那手艺,艾玛,这一辈子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以后回去了,肯定还会想念自己曾经吃过的几顿饭的。
英奇师傅的手艺没的说。
第96章学机器
七月份好天气,是收割稻子的好时候,只是因为没下雨,地里的菜和其他的东西都要浇水,不然就会恹恹的,长得也变慢了,西瓜更是如此。
收稻子的时间只花了两天,但是地里的水是每天都要浇的。
叉水村门前就是大河,水资源倒是不缺,就是要一点一点担着去浇,每天一两次,也挺辛苦。
村里的人见了面,一般都是摇着蒲扇或者草帽聊天说:“等谷子收完了,要赶紧下场雨,不然田里没法种,地里也没法长了。”
风调雨顺,也只有当了农民,才能够体会这是一个多么迫切的愿望,只有风调雨顺,才有可能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啊!
现在大雨和大雷两只狗都不那么闹腾了,尽量找凉爽的地方趴着,呼哧呼哧的喘气,放一盆水,不过半天就舔的干干净净了,可见这天有多热。
因为卫靖泽勤快地浇水,西瓜们已经是蓬勃长大,每天能收不少,地里的菜也少有打焉的。
天热的时候,人们就更不愿意在自己家里开火了,都尽量去外面吃,有钱的人,自然更加愿意来食府吃饭,因为味道好,人也吃得下一些。卫靖泽家的西瓜更是卖的贼快,每天在摘瓜都供不应求了。
田里的稻子都收割了之后,稻草都被扎成一捆一捆的,放在田埂上晒着,而老汉则迫不及待地开着新机器犁田去了。
叉水村的农田都在地势比较平缓的河边,倒是少有在山上的,但是每家每户的田都是一块一块交错在一起的,用大型机械没法作业,所以卫靖泽买了个比较小的,拆卸也比较方便,可以把机器拆成几个部分,然后分几次搬运到另一块田边,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也可以进行劳作。
卫靖泽第一天的时候,就一直在田里盯着,生怕老汉不会用这个机器,出什么事儿,事实证明,老汉虽然年纪大,但是耳聪目明,反应也快,很快就掌握了开犁田机的技巧,在田里干的十分欢快。
“三叔,你这东西看上去可真厉害!”有人在田埂上喊。
虽然上次大家看到了技术员开这个犁田机,但是是第一次看到老汉开,都觉得很新鲜,老汉坐在机器里,真是颇为得意呢!
老汉听了便笑呵呵的回答:“是啊!劲儿蛮大的,比牛快多了!”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