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 第76节
第(3/4)节
慈宁宫侍候。
崔内人按着他先前说得药方抓了药,熬煮出来的东西总不如意,郑玉衡得了闲,正好帮她调火候、重新估算每一味药的剂量,两人才说了会儿话,内殿那边就差人来请了。
崔灵接过他改的方子,督促道:“去吧去吧,你真是宣都知的救星,什么事儿都让郑大人你去哄。”
郑玉衡嘴上抱歉,心里却有点儿备受重视的满足,轻咳一声,端端正正地道:“实在有劳你了,我先失陪。”
他先到东暖阁换了件外衣,免得衣袖上沾着草药苦味和药炉的烧焦气,随后衣冠端正地入殿,望了宣都知一眼,替换了给董灵鹫侍墨的女使,亲身上前。
董灵鹫将手边的这盏茶慢慢饮尽,才按住了心里的负面情绪。她放下瓷器,一转眼就看见小郑太医低着头,柔顺清致地研墨,肤色匀净白皙,眼睫垂下一道浅浅的阴影。
他生得一副好颜色,温润文雅,仿若初春时节的脉脉柔风。董灵鹫看了一会儿,心想,这孩子长得这么乖巧,也这么合意,可这股执拗倔强、不知胆怯的劲儿是哪里来的?要是全天下的文官都有这样一把誓死不屈的骨头,那这危急难事也轮不到他头上。
但问题就在于,像郑玉衡这样性格的人,并不太多。
郑玉衡抬眼看了看她。
董灵鹫转动着手里的红珊瑚珠串,两指摁在名单上,面无表情地向四周吩咐:“都下去吧,宣靖云、瑞雪,你们也先退下去。”
宣都知跟瑞雪姑姑四目相对,眼神撞了一刹,都纳闷这道折子究竟怎么大逆不道了,但不敢多言,依着吩咐将慈宁宫内殿伺候的人都撤下去,隔着一道屏风、一道密密地珠帘静候。
四下寂静。
郑玉衡也感觉到一股莫名的寒气蹿上来,他侍墨的手一顿,默默缩进袖子里。
董灵鹫瞟了他的手一眼,道:“你这胆子忽大忽小,还挺随机应变的。”
郑玉衡在心里琢磨了好一会儿,还是没想通他的罪责,干脆不分青红皂白,先认错道:“臣……”
他话还没出口,董灵鹫就把运粮官员的名单扔给了他,拉开椅子,在兽脑金炉旁烤了烤手,面色平静,声音里却嗖嗖地冒凉气:“徐尚书怎么还要带你过去?你这个资历,他也提得上去?玉衡,这要是他擅自安排的,没告诉你,你就自己拿朱批给驳了,笔在那儿,自己写。”
郑玉衡捧着名单看了片刻,轻轻道:“是臣愿意的。”
董灵鹫抚摸着手串,忽而笑了一声,道:“想找死,是不是?”
作者有话说:
说实话,我觉得小郑太医怕檀娘更胜过怕死……
第84章
郑玉衡被这句话定在原地。
无论两人的关系如何亲密,依旧无法全然消去董灵鹫身上的权势气场,特别是当她因为公事不悦的时候。
郑玉衡斟酌了一下语句,道:“臣既在朝,就应当为家国效力。”
董灵鹫唇畔的笑意散去,神情平静地望着他,“徐尚书将你提为九曲河到洪天关的粮草督运,从地方州县向北调运,郑玉衡,你从小在京中长大,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你知道什么叫苦寒之地、什么叫边境风霜吗?”
不待回复,她盯着郑玉衡继续道:“这是战争,你要负责的是战事的后勤,撇去这些不谈,稍有不慎,你就会死在北方。”
郑玉衡沉默稍许,轻问:“若是驳了这份名单,娘娘还有其他人安排在押运官当中吗?”
董灵鹫捏紧手里的珊瑚珠串,缓了口气,道:“这就是你的理由。”
“是。”他道,“臣愿为您的锋刃,愿为御史口诛笔伐的‘鹰犬’、‘喉舌’,愿意涉足苦寒边地、沙场死境。如若在大局上,您有半点需要这个位置,这步棋,就不该为了这颗棋子是谁而动摇,臣也是娘娘手中的棋子,进可以开拓杀敌,退可以守安护国,在这盘棋局上,您不必怀着对我的慈心,我与别人并无分别。可割舍、可放弃、只要
第(3/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