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六章动如参与商

第(4/5)节
错,为什么要害怕呢?

    那是第一次忤逆父亲,原来,“反抗”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他有生以来,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是自由。

    大学的四年,和沉以安相处的那段时间里,足以算得上是他人生中最为“自由”的时光。

    记忆里的沉以安,文采斐然,正直无私,其襟怀气度使人钦佩。只是他当时年少,难免有些书生意气,说起话颇具个性,犹使人知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他同情弱者,敢为弱者说话。与人为善,仁礼存心。见不平之人,不平之事,总是会上前仗义执言。虽则曾吃过好几次亏,但他却绝不会因此忘记初心,转变思想观念,而是总结反思做事的方法。

    关于弱者这一点,任远其实不算其中,但在父亲的压迫面前,也勉强可归于弱势群体了。

    印象中,沉以安无论做什么都能做得很好。即使是同样作为一个父亲,任远也觉得自己是远远不及他的。

    许是受沉以安的影响,又或是温室里长出来的善良,后来遇到一些不公之事,蒙冤之人,任远也会尽己所能的去帮助他们。

    求学时期,比他优秀的同学有很多,他于其中只是中等层次的水平,但却是人群中最为耀眼的那一个。别人一提起他,首先想到的是任某人的儿子,而不是他的名字“任远”。

    虽则常年生活在父权的压制下,但同时也仰仗父权。毫无疑问,显赫的家世背景为他添了这一层耀眼的标签,使人们眼中产生了光环效应。

    面对爱情,人的矛盾性又在任远身上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当明知沉以安也喜欢林曦时,他仍旧毫不犹豫的和林曦在一起了。

    论家世,他绝对胜过沉以安。沉以安不过是普通中产阶级,家庭条件与任家相差甚远。而且,他能带给林曦更好的生活,更优越的环境,甚至是远大的前途。

    然而,任远当时却忘了最为关键的一点,他个人是没有决策权以及自主权的。家中经济权力都掌握在父亲手里,这也是其一向独断专行,一言堂的资本。

    无论如何,父亲都不答应他娶林曦。他一个人被罚祠堂跪了一天一夜。

    之后偶然的一天,他看到沉以安和林曦一家的幸福生活时,心如刀割一般止不住的疼,可这一切是自己放弃的。

    那时,他独自走在路上,望着清冷的月光。恍惚之间想起了那晚的荷塘月色,又想起中学课本里的一句话:“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事实是,所谓的“热闹”也并不属于沉以安和林曦。

    一时之间,他又是在无病呻吟,顾影自怜罢了。当人们为生计奔波时,他在悲叹自身命运不幸,悲叹自己孤独的人生。人们竭尽全力求得的机会,他却能轻而易举的争取到,也能随心随性的放弃。

    而后,任远向父亲请求调去美国那边的公司工作。

    如此过去了十五年,在得知沉以安和林曦长久分居多年时,他觉得自己又有希望了,于是回到国内。

    可回国以后才明白,昔年经梦,浮华旧事,都已如烟云消散。

    任远脑海中浮现出当年跪在祠堂的那一个晚上,他回忆起沉以安与父亲辩论时的场景,沉以安说:“你又没有做错,为什么要害怕?”

    当时,他缓缓地起身走到门前,终究没有勇气去推开那扇门,向父亲宣告:他又没有错。直到很多年以后,在离婚一事中,他才敢坚守自己的决定,理直气壮的说出这一句话。

    回首相顾,他终其一生都在逃避,因为不愿面对沉以安和林曦结婚,逃到美国。之后被林曦拒绝,又逃至道观祈求远离尘世。

    从心底而言,任远其实一直很羡慕沉以安,羡慕他的才华,羡慕他的自由,羡慕他可以和林曦结婚。

    上一次见到沉以安,还是在宴会上,他依旧如当年那般,风采依然,只可惜他们早已相逢陌路。

    阔别十余载。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

 
第(4/5)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