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二章 梦之终章

第(1/2)节
    各位,关于梦的解释工作,到此将告一段落。

    如果再冗长地描述梦的含义,对我来说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

    因为梦何其之多,如果一一阐述,足以出一本书。

    而且关于梦的解析已有弗洛伊德的经典著作《梦的解析》。

    我只是作为从另一角度补充的形式,来探索梦的含义。

    这个角度就是——追求梦中的感动,触发并恢复做梦者最本初的美好记忆。

    然后,这种感动的梦实在是难能可贵,可遇而不可求。

    就像人们去回忆儿时那种无忧无虑的记忆时,只能抓住一些朦胧的片断。

    这是很正常且合理的。

    因为无条件的快乐,往往是容易被真正遗忘的。

    只能记忆起本源无条件快乐的零星片断,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足够的;不需要刻意追求更多。

    因为无条件快乐的含义就是——不需要刻意寻求解释。只需要完全沉静下来,独自品味。

    而有条件的快乐,则是容易铭记在心的。

    就像条件反射一样。

    除了梦的经典著作《梦的解析》之外。

    解梦的学说可谓是五花八门。

    但是,人们往往对五花八门的东西感觉本能地厌倦。

    更渴望一些统一的、和谐简单的答案。

    因为五花八门总是象征着不稳定、不本质;因而使人感觉疲惫。

    仿佛什么都在断断续续地变化,今天这个对,明天那个错……没有回归到最初的本源连续状态。

    只有那时候,记忆才是在稳定中前进。

    才是最有安全感的。

    就像心理学的分类。

    有:管理心理学、交际心理学、市场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婚姻心理学、心理操控、趣味心理学……

    分门别类太过精细,各成一家。

    看上去百花齐放。

    但对于许多心理疾患者而言,这无异于给他们施展“迷魂阵”,心神疲惫。

    依我看来,这更像是一种娱乐,而非理论。

    可以这么说:任何小说、艺术,都可以五彩缤纷,唯独心理学不可以。

    小说的种类繁多,可以丰富读者的想像,满足不同读者的口味。

    因为这些都是表面意识的,轻松愉悦的,不会从根源上影响一个读者。

    就像春风拂柳一般,给人带来一阵愉悦,又或是一阵伤感,然后转瞬即逝。

    但是,心理学的本质就是父母。

    父母是唯一的,不能是“花红叶绿”、“琳琅满目”。

    而是朴素的,独有的。

    当然,如果上述这些心理学类别能够共同指向一个本质,又是另当别论了。

    就像梦的解释工作。

    上述诸多梦的含义,最终都指向s男家中发生的突然变故,与他反抗本能的意外压制。

    这看起来或许像一种陈词滥调、没有创意。

    但这恰恰是唯一的答案。

    就像不管大千世界有多繁杂,父母总是唯一不变的、最爱的。

    这才不会让人在繁华世界中迷失。

    精力得到回归,不再疲惫。

    回到梦的主题。

    深层心理分析有一个明显的特征。

    那就是——能够把心理分析的内容转换为心理疾患者的潜意识愿望。

    通俗点说就是:把心理分析中有价值的因素真正令心理疾患者吸收。

    此话怎说?

    比如说,人们在现实中有一些强烈的愿望。

    比如说想中500万大奖、想找一个漂亮的女朋友……

    但如果真正在梦中,却很难梦到这些。

    即使能够梦到,也匪仪所思地梦到了反面。

    这就说明:这些愿望并非
第(1/2)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