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龙腾明末之征服】第二部6-9

第(15/25)节
望着这一天早点到来啊!有李卿辅佐,朕,何愁江山不兴?”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堕凌云之志。十几年的战乱、天灾、瘟疫,得百姓水深火热,放眼天下,死气沉沉,大明王朝危如累卵。

    是时注入新的血液了。

    而收服李岩,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

    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大明帝国复兴的道路还很漫长,还须要万众前赴后继,迎接新挑战,战胜新困难,在千难万险的“长征"中,走出新的辉 煌。

    ......

    “陛下,臣言愚见之前,先讲一个故事:“将一只青蛙放于温水锅中,盖之。锅下燃火,起初,青蛙喜温水,只顾享受温水之舒适,并无意识其困境凶险。然火势渐 长,锅中之水温逐步升高,待水温已是开水时,青蛙便想逃脱,却为时已晚。”

    被王克非誉为明版的“隆中对”,就这样在乾清宫的午后展开了。

    为了更便于直观明了的交流,王克非严令李岩改用白话文,并要求他畅所欲言,言无不尽,并恕其一切无罪。

    “愚臣以为,当今的大明,就如同那只青蛙。但凡有突变之事件,尚足以引起警惕;而真正置人于死地的,是那锅温水,它恒定不变的温度会让朝廷错以为一切如初 ,当真正的变化来临之时,朝廷已无应对的能力。

    太祖皇帝立国至今,已近三百载,四夷慑服,吏治清明,内不愧于百姓,外不辱于敌寇。

    然此一时彼一时也,岂可同哉?现在之大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均已存在的种种弊端,需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俗话讲,重疾需下猛药,响鼓不敲夯锤。要么壮士断腕,要么坐以待毙。

    陛下当务之急,应当稳住民心,赈灾放粮,民心所向之处,方为立国之本。

    奈何,要想解决一切,皆需要“钱粮”二字,臣虽不在官场,但亦知国家税赋入不敷出。

    若要解开此结,需先清缘由,臣以为当今天下的衰乱,是由以下多方面造成的:

    首者,乃土地兼并和吏治腐败。此,最为严重。

    臣生于布衣,常年跟随闯王左右,行遍南北,亲身感受到官场之贪腐,民生之疾苦,这一切,皆源于土地兼并和吏治腐败。

    权贵阶层仗着自己的权势,从底层农民手中巧取豪夺,强占土地,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可怕的后果。权贵阶层可以通过各种特权,免于向国家缴税,而农民失地之后又无税可缴,故,国家税赋收入大幅减少。

    为了弥补财赋上的漏洞,朝廷只好通过强硬手段给下面增派收税任务,结果就是朝廷的收税任务全部摊派到了无权无势的普通农民身上,原本已不堪重负的普通农民,生活又变得更加困苦。

    这就使得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演变成星火燎原的农民义军。

    陛下,民间曾有歌谣:‘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ku挖苦)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这辛辣地讽刺了官僚豪绅巧取掠夺的丑态。

    臣从闯王之时,义军并无粮草,是也每到一地,必先追赃助饷,没收那些藩王宗室,功臣贵戚、官僚豪绅的财富,以获军资。他们的巨额财富,足以让陛下震惊,足以让世人疯狂。义军每没收一个普通藩王的家产就足够应付很长一段时间的军费开支。

    陛下不妨以此为鉴,先设法去搜集那些贪官污吏的罪证,或恐之,或诛之,并悉之以主动缴纳赃银者,退还不法得利者,或减其罪,或恕其罪。如此反复,则短期内困扰朝廷多载的财赋问题定会迎刃而解。

    诚然,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若要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从节源开流着手,裁汰冗员、兴复屯田入手,不一而足。

    如若陛下不能处理好此问题,终将还会有下一个秦王和张秉忠(献忠),此为其一。”

    李岩刚说完,
第(15/25)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