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59)
第(2/4)节
绪都沉淀了下来。
通俗来说,大概就是大彻大悟后的圆润贯通了。
阿弥陀佛,殷施主安。
谭昭自是不觉得难过的,他笑着同人打招呼:看来你过得很好,就是不见舅舅,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少年僧人从容不迫:舅舅好。
所以说嘛,他不喜欢佛教是有原因的。
舅舅可是因为陈施主而来的?玄奘轻声道。
谭昭点了点头:倒真是被你说着了,最近长安城有些不太安生啊。
阿弥陀佛。
非常凑巧,那位陈娘子出事的时候,玄奘刚巧从殿外经过,他同另外一位师兄听到尖叫声冲进去,就只看到女子痛苦地抱头跪在地上,背对佛像,身边空无一人。
一个人也没有?连陪着的小丫头都没有吗?陈娘子怎么都说是侍郎家的嫡女,长安城的贵女哪个出行不带几个丫头婆子的。
玄奘颔首:一个也没有,只不过小僧进殿时,闻到了一股特别奇异的味道。
奇异的味道?可以描述一下吗?谭昭望着并不算偏僻的佛殿,忽然开口,这个佛殿里,供奉的是哪位菩萨?
第238章一个正经人(十九)
阿弥陀佛,此为罗尽无度尊者的法殿。玄奘双手合十,虔诚地开口,说完才表示那股味道非常神奇,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如今佛教大兴,上行下效,长安城的百姓多多少少都有些佛学修养,谭昭一听,大概就知道是哪位菩萨了。所谓罗尽无度尊者,其实就是无尽意菩萨,据说这位菩萨因能看穿世上一切因果为无尽,故而发度无尽的宏愿。
简单点来说,这位菩萨看到众生沉迷红尘滚滚,立志度化世人,也达成自己的大圆满。
当然了,在谭昭这样的大俗人面前,他会觉得这位菩萨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啊,反正他就喜欢红尘纷纷。
如果大家都成佛了,那多无趣啊。
现如今长安还是小乘佛法更为盛行,像无尽意菩萨这样的主张自然不太受主流追捧,难怪会在这么偏的佛殿里。
而所谓小乘佛法,简单来说就是修已身,追求的是自身的圆满与超凡,现在大多数高僧大德都是如此。
谭昭望向眼前尚且年轻的僧人,如果不是事先知道,真的很难猜到这位是今后一力扭转佛教流行趋势的人。
玄奘,你难道没有发现吗?
青年僧人不解:发现什么?
你通了第六识。佛学意义上,人是有八识的,前五分别为眼耳鼻舌身,这第六识就是意。说是识,其实更像是一种境界,包括第七第八识,都是。
谭昭心想着,或许行走在取经路上的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就是因为通了八识的原因。唔,或许吧。
楞严经有言,元依一精明,分作六和合,恭喜。
玄奘却是一楞,他少有这种怔忪的时刻,许久脸上才露出一个浅淡的笑容: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没劲。
玄奘被人一点,只觉得五内畅通,他这些日子在洪福寺修行,确实很有进益,只舅舅能一眼看穿,当真非常厉害:舅舅佛缘深广,小僧不及矣。
谭昭却摆了摆手,朝着出事的法殿而去:别,不过都是些流于浅淡的话罢了,我听佛法,不生欢喜,还是红尘俗世更吸引我呀。
那亦是殷施主的缘法。玄奘双手合十,微微一笑,如同旁边莲池里尚未开苞的花骨朵一般。
果然嘛,天选之子就是不一样,别人修佛修个几十年照样还是苦行憎,再瞧瞧这慧根深种的,十八岁修出第六识,那所谓的奇异味道,恐怕更像是一种感觉。
故而难以形容,却足够有存在感。
陈娘子尚未出阁,今岁十五,去岁与辅国公家次子定亲,因要准备及笄,故而近些日子极少出门,这回来洪福寺,也是由陈夫人带着上香祈福来的。
女儿在出嫁前被人生生挖去了眼珠子,陈夫人几
第(2/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