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废太子生存指南 第117节

第(2/4)节
凌乱,但要改造起来成本也非常大。

    因而萧彧决定将番禺城从东西向再各拓展二里地,东边用来修建官府衙门与官员宅邸,西边用来建坊市,并按照贸易的内容进行划分,比如批海贸行、牛马市、菜市等。

    萧彧问:“闵大人觉得是官府出钱修建好房子再卖出去呢,还是直接卖地让他们按照官府规划的方式修建?”闵翀是户部的,负责出钱,所以这事非他不可。

    闵翀说:“我以为西市可以卖地,东城则由我们自己建吧。咱们的钱既要建府邸,又要建西市,只怕不够用。”

    萧彧对王涓说:“那设计规划的事就交给小王大人了。”

    王涓激动地说:“臣必定竭尽全力,肝脑涂地。”

    萧彧摆摆手:“尽力而为即可。”

    东西城外不少都是空地,再拓展一点,便是田地。官府出面,跟田地所有者买下来,进行规划后,西市的地皮再再全城进行拍卖,价高者得,拍了地的人负责填坑修房子。

    东城的则由官府出面规划修建,修建了六部衙门、太学以及各种官邸。

    虽然萧彧知道将来并不会在番禺建都,但这么规划起来对番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至少按照他推行的通商政策,番禺的商贸会极其繁荣,规模会非常大,只怕现在的规模还有点不够用呢。

    萧彧提出拓宽东西两城时,有官员提议应该修建一座真正的行宫。

    萧彧来番禺后,一直都住在刺史府,办公也在这里,在修东城之前,刺史府是最大的衙门,萧彧住这里理所应当,但如今要拓建新城了,六部衙门都准备重建,为何不修行宫呢?

    行宫与其他官府衙门离得近,也方便萧彧差遣,日后他就算迁都到北边去,番禺还留一所行宫,他想什么时候回来住都行。

    萧彧拒绝了,他修六部衙门,是因为六部官员都挤在原来的长史府中办公,一个衙门一两间屋子,局促得要死。某个部门讨论争执,隔壁部都听得见,非常尴尬,必须要搬迁才行。

    他现在住在刺史府挺合适,广州直接隶属他管辖,没有设新的刺史,所以没必要为新刺史腾地方,等到以后他迁都到北边,这宅子还可以改回刺史府,给新一任的广州刺史用。

    说白了,萧彧还是怕浪费钱,毕竟行宫的规格和普通的宅邸是不一样的,他没必要为一座住不了几天的宅子浪费那么多钱,省点钱干正事不挺好的。更何况天下未定,需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萧彧拒绝建行宫的事不知怎么就传到了城内,百姓听说皇帝竟不舍得给自己建造一座新宫殿,都纷纷称赞他俭朴,是个体恤百姓的好皇帝。

    第128章下雪

    东西新城区自八月开始规划,九月起动工,计划三年内完工。见惯了基建狂魔的速度,萧彧觉得这个时间跨得有点长,毕竟只是在平地上修房子。

    但是想想当今的生产力和生产工具,也只能认了,毕竟什么都靠手工和人力的年代,任何大型工程都只能靠时间慢慢去打磨。

    一有闲暇,萧彧便会去工地视察一下进度,顺便看看有没有能够改进技术和效率的地方。

    没想到还真有他的用武之地,他叫来工部郎中王涓,授意他用滑轮来往高处搬运砖块与木头等建筑材料。

    王涓试着做了滑轮,果然既省力又高效。对萧彧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陛下真是什么都懂,简直就是无所不能的神仙。

    在萧彧的指点下,他继续将滑轮加以改进,弄出了更省力更好用的滑轮组。他又继续增加滑轮,但发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而不如少一些更省力。

    这很令他费解,便去问萧彧。

    萧彧说:“可能是太多滑轮反而加大了绳子与滑轮之间的阻力。”

    王涓点头:“这大概就是过犹不及吧。”

    滑轮组的运用在新城建设中大力推广开来,萧彧希望它的运用能够提高效率,缩短工期。

    不过有些事人算不如天算,一向气候温暖的
第(2/4)节
推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