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土地被我承包了[种田] 第37节
第(3/3)节
赵柯然要给军营的“大帐篷”其实是蒙古包。
蒙古包想要大,那么围墙支架就要多。蒙语里也称之为哈那。
一个蒙古包的围墙支架有五种数量选择,最少的是四个,依次两个两个往上叠加,最多的是十二个。
四个围墙支架的蒙古包最小,十二个的最大。
如果围墙支架要八个及以上的话,需要添加支柱。十个以内添加四个支柱即可,用来撑住顶部的重量。
蒙古包整个由三个部分组成,为架木,苫毡和绳带。
架木又分为套瑙,椽子,围墙支架和门槛。
套瑙在最上面,连接中间的椽子。赵柯然用的是联结式的,这样可以方便与下面的椽子拆分,运起来会很方便。
椽子是在围墙支架和顶上的套瑙中间,是蒙古包的肩。它的长短数量要随着顶上的套瑙做改变,粗细则是随着下面的围墙支架做改变。
这样整个蒙古包才能肩齐,圆润。
围墙的支架一般和椽子一样是用红柳木来制造。红柳木在西北随处可见,其特性轻巧却不易折损,也不容易受潮走形,非常适合做骨架。
围墙支架制作起来比较方便,赵柯然对着系统里的图纸给潘大海画了出来。
潘大海上手很快,相同长短粗细的红柳木按照相同距离互相交叉排列,形成了许多网眼。在交叉点用骆驼皮制作皮钉钉住,皮钉越多,围墙支架就能竖的越高,但不好再拉长。皮钉少,则相反。竖的不高却能拉长。
做完的围墙支架中间向外凸出,但头部要比底部更直一些,这样能更好的稳定椽子。而且能使包形圆润,方便围绳箍住。
围墙支架上方承接椽子的头部均匀的承受了重量,又通过大小统一的网眼分摊,一直到底部。
潘大海觉得这制法很有意思,便问赵柯然,这大帐篷的骨架能承重多少,赵柯然看了眼系统资料说:“受力均匀不出错的话,两千五百斤左右吧。”
这可把潘大海一惊,他能猜到承重力会比较大,但他没想到这么大。
最后门槛在围墙支架立起来后,外面吊着毛毡做门就可以。
骨架做好了以后,就需要弄顶棚和围毡。
赵柯然量好尺寸后直接交给了洪峰,他那有一应材料,正好省的再去收了。赵柯然千叮咛万嘱咐让洪峰一定要严格按照尺寸大小制作成毛毡。
“对了,再收些骆驼皮。你那的存货后面怕是不够用。”赵柯然嘱咐道。
洪峰连点头赞同,“大人说的是,那青玉关的兵可比景阳城外的要多上许多,想来是不太够用。多谢大人提醒。”
第(3/3)节
推荐书籍: